众力资讯网

如果美国放弃支持台独,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中国可以承诺在统一后按约定购买一定数量美

如果美国放弃支持台独,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中国可以承诺在统一后按约定购买一定数量美债,让美国走出债务危机,并力促美国规避金融风险。   2025年10月底,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美元,仅两个月前才刚越过37万亿关口,增速之快令人侧目。   过去一年,债务以每秒近7万美元的速度累积,创下除疫情期外的最快纪录。   未来十年,单是利息支付就可能高达14万亿美元,这将严重挤压公共与私人支出空间。   财政赤字同样高企,2025财年预计达到1.809万亿美元,虽比上年略减,但仍占GDP约6%。   收入端虽有关税增收近1950亿美元,却远不足以抵消医疗、社会保障和利息支出的刚性增长。   短期债务占比超过22%,78%将在十年内到期,再融资压力持续推高利率,债券市场已现紧张迹象。   中国减持美债的动作从未停歇,自2011年峰值1.32万亿美元以来,持仓持续下滑,到2025年5月降至7563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累计减持超5600亿美元,在美债外资持有中的份额从14%跌至不足3%,英国借机取代中国,成为第二大债权国。   中国此举并非冲动,而是多重考量下的理性选择,美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财政政策摇摆,贸易环境复杂,都让持有美债的风险逐步放大。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自身金融自主性,成为必然方向,俄乌冲突的教训也提醒各国,过度暴露于潜在制裁风险的资产,并非明智,增持黄金、分散配置,正是这一逻辑的延伸。   两岸统一若能和平推进,对美国债务问题的缓解将形成直接助力,统一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将进入新阶段,购买美债的规模与节奏可通过协议明确,既满足美国融资需求,又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当前美债收益率虽具吸引力,但买家信心不足,中国作为可靠大买家回归,能稳定需求预期,抑制利率上行压力,更重要的是,这将为美国赢得宝贵喘息期,避免债务上限反复博弈引发的违约风险。   2025年1月债务上限重新生效,若无新资金流入,财政部“非常措施”仅能支撑至1月中下旬,之后便是未知深渊,中国的承诺相当于注入确定性,远比国会内部扯皮有效。   台海稳定本身就是美国避险的关键一环,智库反复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国介入代价高昂,不仅军事资源耗费巨大,经济链条断裂更会引发全球动荡,台湾在高科技供应链的节点地位,意味着任何中断都将反噬美国自身。   反之,和平统一进程启动,亚太地缘风险大幅下降,美国可将资源集中于国内重建与边境安全,而非疲于应对潜在核风险。   特朗普团队内部虽有鹰派声音,但交易导向始终主导,其核心关切在于避免卷入耗资巨大的海外冲突。   统一后,中国对美债的增持承诺,正好契合这一算盘:美国用政策转向换取财政喘息,中国用经济让利换取主权完整,双方各取所需。   个人认为,美国决策层不可能视而不见,债务危机已非抽象数字,而是实实在在挤压其战略空间的硬约束,2025财年支出预计达6.9万亿美元,占GDP23%,利息负担占比持续攀升,可支配财政空间被不断压缩。   美联储加息周期虽已暂停,但高利率环境短期难退,债务滚雪球效应仍在加速,中国若给出明确购买计划,等于是为美国债券市场注入锚定力量,防止投资者集体逃离引发连锁反应。   这份承诺将倒逼美国内部财政纪律重建——知道有稳定买家接盘,国会或许才会认真对待减支增收,而非继续依赖印钞度日。   当然,承诺落地需配套机制,购买规模可分阶段设定,初期以中短期国债为主,避免长期锁定风险;节奏与美国赤字控制挂钩,形成正向激励;信息披露透明化,防止市场误读,中国同时可要求美国在统一进程中保持中立,不再输出任何分裂信号。   这种对等安排,既维护中方底线,又给美方台阶,长远看,统一后的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外汇储备运用更灵活,对美债的消化能力将远超当前分散状态,美国若抓住机会,不仅能缓债,而且能在全球金融格局重塑中占据主动。   你觉得美国会接下这份“救命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