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下焦湿热和湿热下注,虽然都是湿热,但是源头和祸根大不同 下焦湿热舌象:整体舌苔

下焦湿热和湿热下注,虽然都是湿热,但是源头和祸根大不同 下焦湿热舌象:整体舌苔偏白,仅舌根处苔黄腻,且舌根有 “紧缩感”。 关键特征:湿热集中在下焦,上中焦无明显湿热困扰。 湿热下注舌象:舌中(对应脾胃)+ 舌根均呈黄腻苔,舌苔黏厚,不易刮去。 关键特征:湿热从脾胃蔓延而下,上中焦与下焦均有湿热痕迹。 两者虽都属 “湿热”,但源头和发展路径完全不同,调理方向自然不同 1.下焦湿热:清利下焦 + 温阳化湿 调理思路:重点针对下焦湿热,兼顾温补肾阳(避免寒凉伤阳),不可单纯清热(会加重阳虚) 2. 湿热下注:健脾利湿 + 清热通淋 调理思路:先健脾祛湿(治本),再清热通淋(治标),若只清下焦湿热,脾胃持续生湿,症状会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