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型攀比”正在校园悄悄流行:孩子深受其害,家长却一无所知。 最近发现个奇怪事

“新型攀比”正在校园悄悄流行:孩子深受其害,家长却一无所知。 最近发现个奇怪事,现在小学生手腕上都戴着智能手表,这些本来是给家长联系用的设备,现在却成了孩子新的社交战场。 某品牌手表因为能加好友点赞,居然搞出个等级系统,点赞多的孩子被叫"大佬",不玩这款的反而被排挤。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 有个四年级女孩的爸爸说,在小区亲眼看见几个戴这款表的孩子,集体嘲笑另一个品牌的手表。他们还分等级,主页点赞高的瞧不起低的,有人甚至专门卖账号,一个点赞百万的账号能值一千块钱。更离谱的是,有人通过手表卖刷赞软件,十五六岁的孩子当代理商,一年赚好几万。 像阡陌这种小孩,靠卖刷赞软件一年赚六万多,但遇到一堆麻烦。有人冒充她骗人,有人借口手机被没收向她借钱后消失。还有人用手表加孩子,再引流到其他平台,引诱拍隐私照。这些事听起来像成年人的勾当,现在却在孩子中间出现。 手表公司设计本来是方便练习,结果越用功能越多,游戏、社交一应俱全。家长以为管控了手机,却漏掉手表这个漏洞。有个吴路同学,父母管得严,连微信都查,只能用手表偷偷聊天。他说除了吃东西和上网聊,其他都不敢奢求。 林韵涵是个阿斯伯格患者,从小没人愿意跟她玩,靠手表圈才找到归属感。她每天上学放学都在点赞,攒到百万点赞成"大佬"后,有人嘘寒问暖,有人要求看隐私照。但她发现这些关系很虚伪,前后四次退出又回来,现实里还是没人愿意接近她。 商家为了让手表更受欢迎,故意设计成封闭系统,只有同品牌才能加好友。这导致孩子为了融入群体被迫买特定品牌,否则就被孤立。家长们以为给孩子买贵的手表是保护,实际上却把他们推向了更混乱的环境。 有孩子在手表圈找情侣,互称老公老婆,甚至有人用这个骗钱。有些家庭发现孩子深夜还在刷手表,追问时孩子只说"朋友等我"。家长看到的只是定位和通话功能,根本不知道手表里能发生这么多事。 现在一些学校开始禁止带特定品牌手表,但孩子会偷偷开机。家长群讨论要不要统一品牌,结果变成攀比谁家的手表配置高。厂家借着社交功能,把原本简单工具变成赚钱工具,却没人想到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现在很多孩子情感需求全押在虚拟世界,现实中连朋友都没。他们为点赞焦虑,为等级发愁,却没人教他们怎么交朋友。有人说把表换了就行,但那些孩子说"不用这个就没朋友了"。 最近有家长发现孩子半夜摸黑刷手表,追问才知道被威胁要删好友。他们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在虚拟世界里有了强烈的存在感,而现实中的家长却完全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