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 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 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就说光刻机圈的老大 ASML,以前多嚣张,觉得高端 EUV 光刻机是自己的独家王牌。可 2024 年的财报直接打了脸,中国市场贡献了它近一半的营收,妥妥的 “金主爸爸”。 可到了 2025 年,风向骤变,中国订单占比直接掉到 20% 左右,ASML CEO 急得在财报会上警告,2026 年业绩可能要崩盘。为啥反差这么大?因为咱们早有后手。 大家以为光刻机难在整机,其实关键在 “配套”。 上海微电子的 28nm DUV 光刻机早就量产,而它的 “口粮” 光刻气,65% 都来自凯美特气,这可是通过 ASML 认证的 7N 级高纯度产品,稳定得让进口货都汗颜。 还有光刻机的 “眼睛” 投影物镜,波长光电一家就占了国产供应的 70%,成像精度偏差才 0.02 微米,跟国际顶尖水平没差。 最狠的是 14nm 光刻胶,瑞红新材已经批量供货中芯国际,良率冲到 92%,以前得求着日本买,现在咱们自己就能造,成本还降了 15%。 咱们不着急造高端 EUV,是因为没必要硬碰硬。中芯国际用 DUV 多重曝光技术,早就试产了 5nm 芯片,足够满足军工、航天这些关键领域的需求。 而 ASML 就不一样了,没了中国订单,生产线开不满,研发投入都成了问题。以前它还跟着西方搞出口限制,现在反过来求着中国放宽采购,这反转简直不要太精彩。 发动机领域的套路更绝。西方总吹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多牛,可他们的涡轮叶片,离不开中国的碳化硅纤维。 咱们研发的 Zelramic-iBN 碳化硅纤维,1850℃的高温下还能保持 85% 的强度,比美国同类产品还能打,成本却低 40%。有了这宝贝,国产航发寿命直接延长 50%,完全具备了量产先进发动机的能力。 为啥还进口西方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给他们留口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波音、空客的供应链里,中国产的精密构件越来越多。欧美发动机厂商要是失去中国订单,不仅产能过剩,还会错过和中国材料技术协同升级的机会。 就像新能源汽车领域,咱们的 12 英寸碳化硅晶圆已经量产,成本比美国低三成,比亚迪、蔚来早就下单了。以后新能源车的功率模块不用再看西方脸色,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最妙的是产业链的交叉牵制。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芯片巨头,中企控股后 70% 产能都在中国。荷兰曾想冻结它的资产,结果咱们一收紧重稀土管制,全球汽车芯片就少了六成,宝马、大众直接陷入断供危机,损失超 200 亿欧元。 这一下就让西方明白,光刻机的半导体产业链,和汽车发动机的芯片需求早就绑在了一起,动一个就牵全身。 还有稀土这张王牌,更是精准戳中西方痛点。ASML 的光刻机里,精密激光系统离不开稀土磁体;西方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涂层也得用稀土。 2025 年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理,新增五种稀土金属需要许可,直接让 ASML 的供应链慌了神,交付周期硬生生拉长了好几个月。以前他们用技术封锁卡我们,现在咱们用关键材料反制,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 中国的 “不造”,从来都是战略克制,不是能力不足。我们先让美西方赚够中国市场的钱,让他们的企业离不开中国订单,让他们的技术迭代依赖中国材料。 等他们形成了路径依赖,再慢慢亮出自主化的全套方案。ASML 从依赖中国市场到订单暴跌,西方发动机厂商从技术封锁到主动求合作,都证明了这一点。 等哪天美西方再想搞技术封锁、再想在台海南海玩火,咱们只要收回这份 “赏饭” 的资格,他们的产业链就得彻底停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