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以动物为题的画作有两件,年代更久远的名为《五牛图》,它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也是为数不多的唐代真迹佳作。
而它的创作者,来源于唐朝著名政治家韩滉。他出身官僚世家,十几岁便入仕途一路晋升,虽然中间经历了被贬,但还是通过调集粮食,帮朝廷度过难关终成宰相。
在被贬地方官期间,一次韩滉在田间地头散步,看见几只卸下犁铧的耕牛,闲暇吃草,形态各异,于是灵感乍现,立即拿出纸笔速写起来,经过一个多月修改,才完成了这幅《五牛图》。
🐮关于作画目的,一方面,在唐朝耕牛极其重要,杀牛者要被流放,不得为官,韩滉可能以此来表达对农业的重视。
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在效仿南朝陶弘景的《二牛图》,用牛向皇帝暗示自己的任劳任怨,没有野心。
韩滉曾说,人们熟悉牛马,因此画家稍有不慎,便易被发现破绽,可见他对自己的《五牛图》是很自信的。
🐮从左至右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头棕牛以淡墨勾勒轮廓,浅赭渲染牛身,牛腹留白突出量感,只见他一边啃草,一边在野酸枣刺上蹭痒,显得悠闲自得。
第二头牛黑白相间,形似荷斯坦牛,它身姿健壮,步履稳健,扬起尾巴,昂首挺胸似在张望。
第三头青牛呈现出传统绘画罕见的正面视角,不仅形成画面中心,还将另四头牛联系起来,构成统一的整体。
第四头黄牛睫毛纤长,吐着舌头,与前者静态不同,它的脚步轻盈,四肢舒展,仿若回首顾盼,平添一份动感。
第五头为朝鲜牛,用墨较深,以枯笔皴擦出粗糙的皮毛质感,比较特别的是,他的鼻子和头上拴着一条红络串成的鼻环,神情若有所思,流露出一丝倔强。
🐮韩滉承袭南朝人物画大师陆探微笔法,墨线沉稳有力,毛须渲染生动,牛眼着重刻画、神形兼备,传递出活泼、安静、自在、警惕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这幅画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众多喜爱。北宋时期,它先是被宋徽宗收藏,后辗转至赵孟頫之手。
明清时期,它的归属从项元汴到乾隆,最后被八国联军掠夺。
直到半个世纪后,才重现拍卖市场,得以回到故宫怀抱。
《五牛图》的出现,令动物题材的地位显著提升,对文人画“以物喻人”的手法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最地道的“中式”文化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