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十分钟带你看懂青花瓷艺术!

🔹1929年,北京智化寺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出现在了英国人霍布逊的《东方陶瓷》中,而后几十年中,人们发现从北京琉璃厂到伊朗阿特别尔寺、土耳其托普卡帕博物馆,那些人们认为的明青花,竟然都来自元代! 其实元代统治者更喜欢金银,之所以会创造出青花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打通,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贸易需求不无关系。 因为他们热爱蓝、白色,于是,作为元国家瓷局的景德镇开始研究,当地的高岭土、进口的苏麻离青、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备受欢迎的青花瓷应运而生。 🔹元代国内青花多有牡丹图样,那是因为钟爱牡丹的艾吉阿姆是忽必烈的心上人。 而外销瓷则全然不同,它们个儿大、有金饰、花纹相对抽象,成为海外宫廷的爱用之物。 🔹明代青花的复兴是从朱元璋开始的,当时人们使用了国产青料,所以蓝色偏暗、偏灰,充满了古朴的气质。 永乐时期,郑和下西洋再次带来了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促进了青花瓷的新高峰,而东西贸易的交流,也令青花瓷不仅饱含温润、清秀的中式特色,还带有浓郁的伊斯兰、西亚风格。 宣德青花胎体更厚重,表面有凹凸不平的“橘皮釉”,青花色泽深浅不一,美轮美奂,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成化时期的青花胎体轻薄、造型小巧、釉白淡雅,与明宪宗细腻的性格密不可分,正德和嘉靖时期的青花也因皇帝的信仰,而沾染上宗教色彩。 同时随着锦衣卫的出现,窑工生活更为艰辛,产业面临停摆,到了万历年间,连嘉靖精品大龙缸都烧不出来了。 不过也因如此,促进了各地民窑的发展,与东印度公司合作的漳州窑输出了大量克拉克瓷,它们多为大号深碗或浅盘、青花遍布周身,还有着开窗。 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也为日本定制出古染付,这是一种茶道具或怀石料理餐具,笔法飘逸简约,充满了粗率、随性的气息。 🔹时间来到清朝,康熙通过一系列政策,像是任用更专业的督陶官、将“匠籍制”改为“雇佣制”、降低窑工税收等,极大地改善了制陶环境。 虽然国内青花瓷水准不断刷新,但因为海禁,国外贸易却被中断,东印度公司转而与日本合作,伊万里陶瓷(有田烧)继而取代青花瓷,在欧洲流行开来。 青花瓷代表着中国,即便时光飞逝,它仍诉说着东方气韵,将青与白的交织永恒书写。 参考《青花瓷:青白间的中国瓷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