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项目(EuroHPC JU)正式敲定,由AMD和法国源讯集团旗下的Eviden部门联手,为欧洲首台设在法国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提供核心动力。这台即将问世的“算力巨兽”计划搭载下一代AMD EPYC CPU和AMD Instinct MI430X GPU,目标直指超过每秒百亿亿次(1 exaFLOP)的HPL性能,项目总投资高达5.44亿欧元。 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就在不久前,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算“木星”(Jupiter)在德国上线,当时它选择了基于ARM架构的芯片,一度被看作是欧洲在减少对x86技术依赖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现在法国这台新机器转头又拥抱了AMD的x86架构,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策略,恰恰暴露了欧洲在算力独立和技术自主这条路上的现实考量——既要争一口气,又不能完全把路子走窄了。欧盟这回是砸了重金,数字欧洲计划和儒勒·凡尔纳联盟的钱袋子都打开了,法国GENCI和CEA牵头,荷兰和希腊的机构也来助阵,摆明了是要在全欧洲范围内织一张超级算力网。 别看现在美国有“前沿”,中国也有多台百亿亿次超算在跑,欧洲这步棋看似慢了半拍,但野心不小。他们不光要拼峰值速度,更想通过像“木星”已经实践的温水冷却等绿色技术,在能耗上做文章,争取后发优势。法国这台新超算未来重点投向AI模型训练、气候预测、药物研发这些领域,这些都是关乎国计民生和未来竞争力的硬骨头。 对于AMD来说,这单生意意义非凡,等于是用实力在欧洲最前沿的算力战场插上了一面坚实的旗帜,特别是其MI430X GPU,之前就被美国能源部看中用于“Discovery”超级计算机,如今再次获得欧洲重要项目的认可,证明了其在高端计算市场的竞争力。当然,欧洲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比如法国的SiPearl(其Rhea处理器基于ARM架构),也没闲着,它们之前已经与AMD合作以确保Instinct GPU能与其芯片兼容,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关系,恰恰体现了全球高科技产业链既分又合的现实。 欧盟的算力军团正加速集结,从德国的“木星”到法国的这台新机,再到意大利的“莱昂纳多”、芬兰的“LUMI”,欧洲显然不想在决定未来的数字基石上受制于人。这场算力竞赛,早就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比拼,更深层次是科技主权、产业自主权的激烈博弈。欧洲这条“双线作战”的技术路线——既支持本土ARM方案,也不排斥成熟的x86生态——最终是能殊途同归,还是会分散资源,这出大戏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