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温州斑马线前的温暖“暂停”

温州网讯在市区江滨西路与环城东路前的斑马线上,一名老人步履蹒跚。斑马线后,一排排车辆默契等候无人鸣笛。直到老人安全过完斑马线后,原本处于静待状态的车辆,才恢复有序通行。这是“温州交警微发布公众号”上周发布的“好暖!早高峰路口为老人按下‘暂停键’”监控视频,截至昨天全网播放量达10.7万次,点赞数612个。“微末之处看到温州人的整体素质”“在温州打工20年了,见证温州越来越文明”……留言区的评论也是字字“暖意”。

在温州,“礼让斑马线”是否已成为一份社会共识?最在意等待时间的出租车司机们是否也愿意为斑马线上的行人“暂停”?

11月12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市区机场大道乘上一辆红色出租车,出租车内的小屏显示司机叫史云展。记者坐车的这段时间里,为了让斑马线的行人先行过马路,史云展一共“暂停”了3次。在印象城附近的府东路上,行人已经过了大半条斑马线,史云展未选择降速等待而是直接刹车等行人穿行完成;车辆行至学院东路与聚源路交叉口的斑马线前,一名拎着购物袋的中年妇女正犹豫迈步,史云展未等她靠近便提前轻踩刹车,车身稳稳停在停止线后,他侧过身朝窗外抬了抬右手示意通行,这名中年妇女看到司机示意后,随即加快脚步;车行至温州市实验小学桃花岛校区附近,史云展看到一名女孩正要过马路,便主动放缓了车速踩下了刹车,目送女孩过了马路。

说起斑马线前的故事,史云展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哪能习惯?心里总想着效率优先,能多跑几单生意,直到两年内吃了五六张罚单,才真正重视起来。”常年穿梭城市,史云展也见过不少因抢时间引发的交通事故,渐渐读懂了礼让的深层意义。“自己有老人和孩子,大的在读大三,小的才上三年级,全市司机都礼让,家人上路才安心。”如今,礼让早已成为史云展的肌肉记忆,即便在无红绿灯的斑马线前,只要看到行人身影,脚就会下意识踩下刹车,“一天开下来,因为礼让刹车至少有十多次,早晚高峰时段最多。”

而让史云展发自内心感受到礼让斑马线有不一样的分量,是来自一次载客经历。那次,他接了一对来自东北的夫妻,途经无红绿灯斑马线时,史云展按惯性操作主动礼让一名老人过马路,没想到这个举动引发了车内女乘客好奇,“她一直问我‘就你会让,还是温州都这样?’我就照实回答‘这是温州司机的基本操作’。”史云展说,“没想到,我的回答让她一路上都在感叹‘温州对老人小孩太友好了,这座城市真好’。”在那一刻史云展意识到,一次暂停礼让的意义已经超越动作本身,“原来,一名出租车司机的善意就是温州最直观的城市名片。”

因为礼让斑马线,史云展收到过各种“回礼”——有的老人家会给他竖大拇指;中小学生最喜欢说“谢谢”,有些小学生还会敬一个少先队礼;还有些人则会快跑几步让他“不久等”……“那种感觉太棒了,心里特别舒服。”一份份来自行人的反馈,让史云展在行车路上时时“收入”暖意。

的哥史云展的经历是温州文明素质实践的生动缩影。2007年温州首次发起“大拇指”礼让斑马线活动;2018年出台《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和鼓励的文明行为”共15条,其中“文明出行,礼让为先”放在第2条;2019年“大拇指”行动升格为“礼让斑马线——车让人,人快行”城市文明品牌,全市460个路口设了礼让斑马线的监控,市区路面随处可见“车让人”提示语;2023年温州市的礼让斑马线率达到93.9%;2024年,全市文明好习惯养成率达到88%;今年温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四连冠”。

“慢一点,更安全;让一步,更温暖。”史云展的话道出了温州司机的心声。一次刹车,一个暂停,看似平凡,却绘就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记者姜瑾瑾/文钱鹏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