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黄启东,凡人不凡!

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授予黄启东“北疆楷模”称号,致敬他生命最后时刻迸发出的人性光辉。

时间拨回至10月2日,在银河南街景苑小区对面彩虹桥畔,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航空安全管理部检查员黄启东,在退休前23天,为救一对落水父子,奋不顾身跃入水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60岁。

这毫不犹豫的一跃,击碎了假日的宁静,却温暖了整座城市,也感动了千里北疆。

什么才是英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的确,若不是那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一跃,黄启东就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一员,不抽烟,爱锻炼,尽职尽责,温和谦逊,顾家疼人,喜欢侍弄花草……他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真实。

“今天又卖点啥?”

10月11日,已过寒露,天气依旧暖和。在黄启东救人的小黑河彩虹桥附近,市民自发悼念献上的菊花挨着护栏,摆放了一层又一层。人们红着眼睛注视着河面,久久不愿离去。

“我经常能看到这两口子,每次经过菜摊,男的总要问‘今天又卖点啥?’”在附近卖菜的大姐说。回想起黄启东和他爱人李燕荣在摊子前问长问短、暖心交谈的情景,大姐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多好的一个人。”

“多好的一个人。”不止卖菜的大姐这样说,同事也这样说。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舒晓春与黄启东相差6岁,在舒晓春十来岁时,两家人住同一个单元,舒晓春经常和黄启东一起踢足球,到黄启东家看邮票。“启东大哥学习很好,喜欢踢足球、集邮,工作后我俩在一个单位,他就像大哥一样照顾我,让我别把自己当小孩,在工作中要尽职担当。知道我装修房子,他就帮忙出主意、找工人、逛建材市场,直到我把房子装完。”舒晓春回忆道。

黄启东的好,藏在待人接物里,藏在一桩又一桩的小事中。黄启东经常到小区西门福连超市买菜,老板娘对这位头发花白的邻居印象深刻。“他时不时给我出些主意,多卖点什么或货物怎么摆放。”在福连超市老板娘的印象中,黄启东很有素质,人很温和,很朴素,也很热心。

刘孝先与黄启东同住一个小区,曾是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刘孝先说:“单元里哪一层堆放杂物了,电动车、自行车有乱停放的,管道井里有杂物了,他时不时会提醒我要及时清理。”在祭奠现场,与黄启东相识十几年的刘孝先忍不住落泪。黄启东温和、热心,相处中总让刘孝先心里暖暖的,两口子一起散步的背影,在刘孝先眼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爱人身体不好我要赶回去做饭。”

黄启东与妻子李燕荣总是出双入对在整个小区很有名,人们说起来都赞叹两口子感情好,一起散步,一起逛超市,就连买根葱两人也要一起。

可比陪伴更“刀人”的,是黄启东对妻子李燕荣的呵护。两年前,李燕荣做了一次大手术,之后,黄启东对妻子的照顾更细致了。

“我说,黄经理要不要一起吃早点,他说,爱人身体不好我要赶回去做饭,然后在八点半之前再赶回来上班。”与黄启东共事七年的同事李昕彦,回忆起黄启东生前点点滴滴时泪流满面。在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航空安全管理部每周都会根据航班计划开展安全检查,李昕彦与黄启东搭班次数最多。李昕彦说,他们一般是早上5点多进行航前准备检查,黄启东每次都是提前10分钟就到达航前准备室,检查完毕后和大家一起返回办公区,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家给妻子做早餐。

10月9日,在黄启东家的电视柜旁,新买的鱼缸里几条小鱼游来游去,门口处小茶几上两盆小盆栽尽显生机。李燕荣喃喃地说,那是他俩10月1日为过节专门买的。“他不抽烟,不打麻将,爱锻炼,每天中午都要在单位健步走。他爱养花,家里的花都是他养的。”时至今日,李燕荣依旧不相信爱人黄启东已经离开了自己。

家里一切都没变,可又都变了。

从事发到现在,李燕荣每晚都需要药物辅助才能勉强入眠。“睡不着,我就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想起他陪我一起散步,照顾我的情景,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们同学都说,‘燕子,你真幸福’,如果在梦里见到他,我就想让他在我身边永远陪着我。”可是,在这个熟悉的家里,李燕荣再也等不到黄启东给她做的早餐,等不来黄启东送她参加同学聚会,等不来黄启东陪她一起买菜、遛弯,等不来黄启东在她身体不适时的贴心关怀,等不来……

“他走了,他媳妇是最痛苦的那一个。”刘孝先不由得替李燕荣难过。恩爱夫妻生离死别,怎能不肝肠寸断?

“不可能,小魏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等不来黄启东的不只家里人,还有同事们。10月10日,在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为黄启东举办的追思会上,诉不尽的情感化作热泪,从每个人心中迸发,而后夺眶而出。发言的人极力克制着,而听着的人早已啜泣不已。

“黄经理……”还没有说一句话,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魏世民的眼泪便已决堤。他与黄启东一起工作已经有22个年头,他的签派员生涯里,有太多与黄启东相连的记忆。在魏世民心中,黄启东不仅是领导,是师傅,更是让大家无比安心的“老启东”。

刚入职不久,魏世民遇到一次航班发生延误的情况,虽然坚信自己前一日信息传递做得没问题,而且事件正在调查当中,但对于魏世民来说,内心既紧张又无助。“八点半黄经理接班,他了解事情经过后问我,‘昨天的计划是谁对的?’,我说是我,然后黄经理非常坚定地说‘不可能,小魏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然后他就给我分析为什么不可能,之后调查结果也果然如黄经理的判断,不是我的错。”魏世民被黄启东对自己的信任深深打动,这件事也一直铭记于心22年,原本这些话要等到在黄启东的退休仪式上说,可他再也等不到了。

10月11日,在黄启东生前办公室的窗台上,他养的花依旧生机勃勃,办公桌依旧一尘不染,可那把办公椅却空空荡荡。与黄启东一个办公室的于云泽,再也等不来那盏早早亮起的灯,再也等不到黄启东把他挡在身后。

“记得一次检查之后,被检查单位找到我们询问检查情况,我当时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坚持己见,着急和对方表明立场,这时候黄经理走过来挡在我前面,让我回避,然后他独自面对被检查单位的同事,逐一回答对方的问题。”于云泽本以为黄启东会批评他,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送走被检查单位的同事后,黄启东啥都没说,而是又拿出检查单,逐项逐条地帮他进行复盘。

“黄经理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航安不是挑问题,而是要和各个单位一起守护安全防线,在沟通的时候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问题从对方的角度进行闭环整改。’”于云泽说。

“不要这样说。”

从初入职场的通信科报务员,到任职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航空安全管理部检查员,自1984年参加工作,黄启东41年的工作经历,每一步都镌刻着他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

魏世民清晰地记得,2007年生产指挥中心筹备前期,黄启东没日没夜地忙,晚上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周六周日也需要加班。“那个时候条件比较艰苦,他和两位同事经常熬到后半夜,夏天天气热,他们就光着膀子,后来,大家都称他‘拼命三郎’。”魏世民记忆犹新。

上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需要,黄启东和同事需要经常驻京。作为领班,黄启东原本可以在办公室指挥调度,但他总和大家一起排班,舒晓春就在那时经常与黄启东一起搭班。“我们做航后工作,有时候航班因为天气原因要凌晨两三点落地,启东大哥就让我别去了,然后他自己去,现在想想谁熬夜会好受,但他就像大哥一样照顾我。”舒晓春说。

“拼命三郎”的外号不是白叫的,黄启东的儿子黄景尧抚摸着爸爸的获奖证书、奖杯回忆起过往:“小时候,爸爸经常加班,不在家吃晚饭。不仅如此,凡单位有事打电话找他,他也是第一时间赶往单位。”

“他经常在电话里开导同事,‘不要这样说’。”虽然经常加班,工作繁忙,但在李燕荣的印象中,爱人从来没有过抱怨,反而经常在电话里安慰开导同事,有时候遇到同事有事,需要顶班,他接到电话也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以至于同事、同学都对他赞不绝口。

“先救孩子!”

10月2日,黄启东与李燕荣像往常一样在小黑河边散步,两人走到景苑小区对面彩虹桥附近时,看到河岸边有不少人围观。

“他说,有人落水了。”李燕荣回忆道,当时黄启东什么都没考虑,直接跨过护栏去救人了。

“先救孩子!”黄启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定地说。他首先协助辛先生将孩子推上岸边,随即转身营救已精疲力尽的辛先生。

“我记得他手掌的温度,当他拉住了我冻僵的手,我看到他的眼里没有畏惧,只有坚定。”辛先生说,他万万没想到,这竟是黄启东留给世间最后的温暖。

“岸边太滑,我们试了好几次都上不来。”获救后的辛先生哽咽回忆,“就在我们体力耗尽的那一刻,黄大爷用尽全身力气把我猛地推上了岸。”

然而,黄启东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水中。

事发后,公安、消防、卫健、应急及蓝天救援队等多部门迅速展开搜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当晚6点55分,黄启东被找到并紧急送医。遗憾的是,经全力抢救,医生确认黄启东已无生命体征。

10月9日,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救人英雄黄启东家中,看望并慰问其家属,追授黄启东同志“青城好人”荣誉称号,表彰他在群众生命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用生命挽救落水父子的英勇行为,号召全社会学习他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

10月11日,市民自发组织悼念黄启东。秋风习习,赞歌回响。小黑河荡起层层涟漪,岸边绿道两侧长长的柳条随风轻摆。绿道上、木栈道上,有很多人在散步。

“这里是我们一个打卡点,我时常和启东两口子开玩笑,让他俩挽住胳膊。”刘孝先抹着眼泪回忆着。

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妻拄着拐杖途经事发地,也为黄启东献上哀思的菊花。他们转身后,沿着黄启东和爱人经常走的那条绿道蹒跚向前,拐杖轻触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咔哒咔哒声。

倘若,黄启东没有走,再过10年,20年,30年,在这条绿道,刘孝先和我们一定会看到,黄启东和李燕荣老两口肩并肩、挽着胳膊一起散步……

那一定是这条绿道上最亮丽的风景!

记者手记:

人们常说,英雄从天而降。可黄启东用行动证明:英雄从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保持善良、坚守责任,最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凡人。他没来得及等到退休后的悠闲时光,却用生命诠释了“凡人不凡”的真谛,证明了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善意,终会在某一刻,绽放出照亮人性的光芒。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