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99年,内蒙古一位村民,因被债主上门追债,只好慌忙躲进地窖里,谁知竟在地窖里

1999年,内蒙古一位村民,因被债主上门追债,只好慌忙躲进地窖里,谁知竟在地窖里捡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金牌! 李献功是内蒙古兴安盟洮儿河边的普通农民,父亲靠在河边取沙为生,家境一般。1999年,内蒙古遭受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旱灾,农作物普遍歉收,但这并没有阻止李献功外出经商的冲动。90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到处流传着发财致富的故事,这让不甘心过苦日子的李献功看到了希望。 父亲临终前曾神神秘秘地告诉他,家里地窖藏着一件宝贝,是早年在洮儿河取沙时挖到的,遇到困难时可以应急。当时李献功以为是老人家的糊涂话,压根没当回事。谁知道这句话后来真的救了他的命。 李献功带着东拼西凑的几千元钱走出村庄,先是摆地摊卖小商品,后来听说贩羊能赚大钱,就凑钱买了十几只羊想转手倒卖。可他缺乏经验,不懂市场行情,买羊时价格正高,运到销售地时价格却跌了,加上各种费用,这一趟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 不甘心的李献功又试了其他生意,跟人合伙做服装买卖遇到骗子,货款被卷走;做粮食收购又碰上市场价格暴跌,积压的粮食卖不出去。一连串的失败让他背上了两万多元的债务,在那个年代对农村家庭来说就像天文数字。 债主们开始三天两头上门催讨,有亲戚朋友,有生意伙伴,还有放高利贷的,言语间颇具威胁性。走投无路的李献功只好偷偷返回老家,白天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家里。可小村庄就那么大,消息传得很快,债主们很快找上门来。 那天下午,李献功听到院子外面有熟悉的声音,几个债主正在打听他的下落。他吓得浑身冷汗,赶紧从后门溜出去,慌不择路地钻进了自家地窖。地窖是早年挖的储存粮食和蔬菜的地方,入口不大,里面黑漆漆的,只有从窖口透下来一丝亮光。 李献功蜷缩在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外面债主们的声音越来越近,他的手无意中摸到地面上一个扁长形物体。起初以为是农具或废铁,但仔细摸了摸,发现这东西很沉,表面光滑,还有凸起的纹路。 借着微弱光线,李献功看清了这件物品的模样——一块扁长形金属片,颜色金黄,像是用黄金制作的,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奇特文字,大约有巴掌大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此时父亲临终前的话突然清晰地响起,难道这就是那件宝贝? 李献功首先想到去镇上金店看能值多少钱。金店老板用专业工具剪下一小块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含金量48%,含银量46%,按总重350克计算,价值大约一万多元。这个价格让李献功有些失望,远远不够偿还债务,而且他觉得这块金牌工艺精美,上面刻着神秘文字,应该不只是普通的金银制品。 于是他托人找到当地一位有名的古玩收藏家。收藏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牌上的文字,神情越来越严肃。半晌后,他告诉李献功,金牌上刻有”张字九十六号”的字样,这很可能是从某个博物馆流失的珍贵文物。 为了确认金牌的真实身份和价值,收藏家立即联系了内蒙古大学的包祥教授。包祥教授是研究古代文字和文物的专家,特别是对忽必烈时期的八思巴蒙古文有着深入的研究。当他看到金牌的照片和文字拓片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发现。 意外看到这枚金牌的照片和文字拓片后,包祥教授十分惊奇。上面的文字他太熟悉了,这不是元朝的八思巴文吗?精通八思巴文的包详教授顺口就读出了金牌上面的文字。经过详细鉴定和研究,包祥教授确认这枚金牌确实是元代时期的珍贵文物,乃成吉思汗颁发给密使的调兵令牌。 这不是成吉思汗的物品,却是一件元朝皇帝的金牌圣旨,价值甚至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级别。金牌上的文字是忽必烈时期的八思巴蒙古文,意即皇帝的名字是神圣不可犯,不尊敬服从的人将会被定罪致死。 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这枚成吉思汗圣旨金牌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元代调兵金牌,具备重大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可谓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现在一些明清时期的织品圣旨,便能拍卖出数千万元的天价,这枚元代金牌圣旨的价值,绝对只高不低。 面对这件国宝级文物,包详教授立刻决定买下这枚金牌,最后以6300美元的价格从李献功的手中收了下来。6300美元,在当时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但是和这枚圣旨金牌相比,不值一提。这笔钱对于债务缠身的李献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还有剩余改善生活。 有人劝包详教授再转手将其高价卖了。包详教授却坚定的摇头道:“金牌到我这里就算到地方了,再高的价钱也不能卖了。”随后,包祥教授义无反顾地把金牌捐赠给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这个时候,之前那家兴安盟的历史研究所负责人才发现照片,一眼便辨认了出来。这位负责人深知圣旨金牌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它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他们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收购回来,还向自治区公安厅汇报此事。最终得知金牌下落后,兴安盟行署曾经致函内蒙古大学,协商归还金牌的事。 “金牌是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对此,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自豪地笑着这样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