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抱怨,原因只有一个
·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总是反反复复抱怨,讲着一些不痛快的经历。尽管这件事已经说了很多次,可他们还总是忍不住向别人控诉。
·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他们是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吗?事实,未必如此。
·
我们反感经常抱怨的人,也害怕自己成为经常抱怨的人。因为我们总把抱怨当成负面情绪的宣泄,觉得经常抱怨的人,不阳光,充满了负能量。
·
在我看来,反复抱怨的背后,从来不是这个事情有多么糟糕,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需求没有被看见。
·
那些没说出口的 “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被认可”“我需要被重视”,最后都变成了一遍遍的,反复诉说的抱怨。
·
比如,一个妻子总是抱怨老公太懒:“每天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袜子乱扔,孩子作业不管……”
·
她吐槽的是,真得是老公太懒么?不是。
真正让她难过的,不是袜子没放好,而是她为这个家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被看见。她渴望被关心、被理解,被帮助。
·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人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分别是: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出现的感受,和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出现的感受。
·
情绪就像是警报器,当某种需求未被满足时,我们的内心会自动发出信号,唤起一种情绪,提醒我们关注并回应这一需求。
·
所以,当你的朋友,你的亲人向你抱怨的时候,允许对方完整表达,不打断不评判。试着用提问去找到对方的需求,帮助对方从情绪表面走向需求深处。
·
比如,“你最需要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希望领导能看见你的付出,或者给你调休?”
·
当他的需求被看见,他会觉得有人懂他,抱怨就会慢慢减少。
·
抱怨来自对现实的不满,但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看见这份不满背后的渴望,抱怨就会从困住你的荆棘,变为指引你方向的星火。
·
阅读:10
点赞:0
猜你喜欢
有道理的一段话:“你想知道孩子在家快不快乐,就观察三个细节。别总问孩子“今天
2025-11-20
暖春风十里
养孩子要学会适当放手!很多父母每天都操心孩子,事实上,你太操心谁,谁就会
2025-11-20
道上一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