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有很多人理解不了集团军总司令殉国的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呢? 抗战时期的

有很多人理解不了集团军总司令殉国的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呢? 抗战时期的集团军总司令,不是随便挂个名头的闲职,那是实打实的战场 “顶梁柱”,手里攥着的是数万甚至十几万将士的性命和一片战区的安危。   当时为了集中力量抗日,全国前后编组了 40 多个集团军,这可是战时最大的作战编制,每个集团军通常下辖 2 到 4 个军,每个军又管着两三个师,算下来满编状态下少则三四万人,多则十几万兵力,放到战场上就是能独当一面的主力部队。   能当上总司令的,要么是身经百战的宿将,要么是威震一方的将领,不是靠资历混上来的,得有实打实的指挥能力和军心号召力,40 多个这样的核心岗位,在整个抗战体系里就是金字塔尖的存在。   可就是这 40 多位手握重兵的总司令,从头到尾殉国的只有两位,张自忠将军和李家钰将军。   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完全是带着必死的决心冲向绝境。1940 年枣宜会战,日军调集重兵猛攻襄河防线,前线部队节节败退,整个右翼战局濒临崩溃。   身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本可以坐镇后方指挥,但他看着弟兄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看着国土不断沦陷,毅然决定亲自渡河督战。   出发前他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遗书,明明白白写着要 “与敌一拼”,抱着 “奔着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 的信念,只带了总部特务营和两个团的兵力,总共不过千把人,就冲进了数万日军的包围圈。   在南瓜店一带,这支孤军被日军主力死死咬住,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步兵一波波冲锋,张自忠将军亲自站在阵地前沿指挥,左臂中弹就用右手持枪还击,腿部负伤仍坚持督战,最后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时还保持着作战的姿态。   他的遗体被日军发现后,连敌人都敬佩其勇气,列队致敬后将遗体归还,从宜城到重庆的送灵路上,沿途百姓自发设祭,宜昌数万市民冒着日军空袭的危险,徒步七公里抬棺送葬,那种震撼力,不是普通军官牺牲能比的。   李家钰将军的牺牲,则是川军将领忠义担当的最好证明。这位从四川走出来的总司令,1937 年抗战一爆发,就带着 1.8 万川军将士,穿着单衣草鞋,长途跋涉数千里奔赴前线。   川军装备简陋,缺枪少炮,连像样的弹药都供应不上,但在李家钰的带领下,愣是在山西、河南战场打出了威风。   1938 年长治保卫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李家钰率部据城死守,在飞机大炮的轰炸下,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血战两昼夜弹尽粮绝才被迫撤退,光是这一战就伤亡千余人。   到了 1944 年豫中会战,日军调集 15 万重兵发动攻势,第一战区部队节节败退,混乱中各路友军争相西撤,唯独李家钰主动站出来,提出 “各军相继撤退,难期一致,不如由职部掩护,逐次撤退”。   他带着第三十六集团军总部和少量兵力,在陕县秦家坡一带担任后卫,掩护 40 多万友军转移,结果遭遇日军伏击,200 余名官兵被数倍日军包围,激战中李家钰身中数枪,当场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他 “男儿持剑出乡关,不灭倭寇誓不还” 的誓言。   要知道,集团军总司令的牺牲,绝不是一个人的倒下,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大震动。   一个总司令没了,不仅意味着一支数万兵力的集团军失去了核心指挥,更会影响整个战区的部署调整,甚至打击全军的士气。   当时张自忠牺牲后,第三十三集团军一度陷入混乱,还是冯治安紧急接任才稳住局面;李家钰殉国后,他的川军部队悲愤交加,硬是在后续战斗中打出了几场硬仗,为将军复仇。   40 多个集团军总司令,只有两位用生命殉国,这背后是他们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担当,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极致体现。   他们本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指挥位置,本可以在战局不利时随大部队转移,但他们都选择了站在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友军的生机,换取抗战的希望。   这种牺牲的含金量,远不是普通军官能比的,因为他们牺牲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本该享有的荣誉、地位和安稳,留下的却是民族的骨气和军人的尊严,这样的牺牲,足以载入史册,被永远铭记。

评论列表

寸土不让
寸土不让 6
2025-11-20 23:08
张自忠将军在北平沦陷时,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周旋,当时被国人误认为是汉奸,后来张自忠将军南下回到所部后,就己报必死之决心与日寇血战,来向国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在面对优势日军之时,将军死战不退,血洒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