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反复咳嗽气喘?5个经典中成药调理慢性支气管炎,温和止咳平喘不刺激,一文读懂

反复咳嗽气喘?5个经典中成药调理慢性支气管炎,温和止咳平喘不刺激,一文读懂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高发慢性疾病,以长期咳嗽、咳痰、喘息为核心症状,秋冬季节或受凉后易急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将其归为“咳嗽”“喘证”范畴,核心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失宣降则咳嗽喘息,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肾阳不足则温煦无力、寒邪留恋,阴虚则肺燥失濡。以下5个经典中成药,辨证精准、药性平和,兼顾止咳平喘与固本培元,助力从根源改善症状,实用性拉满。 1、通宣理肺丸 - 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证 - 表现: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胸闷气喘、遇寒加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 方解:方中麻黄、紫苏叶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为君;杏仁、前胡降气止咳,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共为臣药;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温肺和中,为使药。全方温散风寒、宣肺化痰,不燥不烈,适合风寒诱发的慢支急性发作。 - 现代药理:可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缓解咳嗽喘息;减少支气管黏液分泌,稀释痰液便于咳出;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减轻风寒刺激引发的炎症反应。   2、二陈丸合三子养亲丸(联合思路) - 辨证:痰湿蕴肺,肺气壅滞证 - 表现: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稠色白、咳吐不爽,伴胸闷腹胀、肢体沉重,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口淡乏味、不欲饮水,舌苔白腻,脉濡滑。 -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平喘 - 方解:二陈丸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从根源杜绝痰湿生成;三子养亲丸中苏子降气平喘,白芥子温肺化痰,莱菔子消食化痰、降气止咳,三药协同增强化痰平喘之力。两方合用,健脾与化痰并行,降气与止咳兼顾,适合痰湿体质慢支患者长期调理。 - 现代药理:可促进呼吸道黏液排出,降低痰液黏稠度;抑制气道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调节胃肠运化功能,减少痰湿内生,降低症状反复频率。   3、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丸(联合思路) - 辨证:肺脾气虚,卫表不固证 - 表现:咳嗽无力、声低气短,咳痰清稀量多,伴自汗出、怕风易感冒,稍劳即喘,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肺 - 方解:玉屏风散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三药合用增强肺卫功能,抵御外邪侵袭;补中益气丸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白术、炙甘草健脾和中,当归养血和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共奏健脾补肺、益气平喘之功。全方标本兼顾,补而不滞,适合气虚型慢支患者。 - 现代药理:可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呼吸道黏膜屏障防御力;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气短喘息症状;减少感冒诱发的慢支急性加重次数。   4、金匮肾气丸 - 辨证:肾阳不足,寒饮伏肺证 - 表现:咳嗽喘息经久不愈,遇寒加重,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咳痰清稀量多,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精神萎靡,面色㿠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功效:温补肾阳,化饮平喘 -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散寒化饮为君;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阴中求阳,为臣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利水化饮,牡丹皮清热凉血、防温燥太过,共为佐药。全方温补肾阳以固根本,化饮平喘以治其标,适合阳虚体质慢支患者。 - 现代药理:可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增强耐寒能力;改善肺循环,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息症状;减少气道黏液分泌,改善痰液清稀、量多的表现。   5、养阴清肺丸 - 辨证:肺阴亏虚,燥邪伤肺证 - 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咯,伴咽干咽痒、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欲饮但饮不多,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止咳 - 方解:方中地黄、麦冬、玄参滋阴润燥、生津养肺为君;川贝母、白芍润肺化痰、柔肝缓痛,薄荷清利头目、疏散郁热,共为臣药;牡丹皮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全方滋阴而不滋腻,润肺而不寒凉,适合阴虚型慢支或干燥季节调理。 - 现代药理:可增加呼吸道黏膜含水量,改善干咳、咽干症状;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敏感,减少刺激性咳嗽;保护肺组织,缓解肺燥引起的呼吸不适。 注:以上中成药及联合用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盲目根据症状自行服用。慢性支气管炎调理需“药物+生活方式”结合,建议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戒烟限酒、远离粉尘及刺激性气体,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规律作息、适度进行太极、慢走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才能更好地巩固疗效。化痰去咳药 支气管炎偏方 治咳嗽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