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给吕后写了封调戏的信,说“你刚守寡,我也单身,不如凑一对”。吕后气得发抖,却没真把公主嫁过去,而是找了个宗室姑娘,打着公主的旗号送了过去。有人说这是当面骗人,把汉朝的脸都丢尽了;可那会儿的汉朝,真把亲闺女送过去,就能换来安稳吗? 刘邦在位时,就跟匈奴和亲,送的也不全是真公主,大多是宗室女或者宫女,匈奴其实心里有数。冒顿单于那时候强,汉朝打不过,和亲就是变相给人家送好处——不光给人,还带着金银丝绸,说白了是花钱买和平。 吕后掌权时,汉朝刚打完仗,国库空得叮当响,连皇帝的马车都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匈奴那边,冒顿单于刚吞并了周边部落,正是嚣张的时候,那封信哪是求亲,分明是试探汉朝的底气。 要是吕后真把亲闺女送过去,或者硬碰硬开战,都不是好选择。送亲闺女,宗室不答应,百姓也会骂;开战,以当时的国力,大概率会输,到时候可能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找个宗室女顶上,既能顺着匈奴的话头给台阶,又能保住自家闺女,还不用撕破脸,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匈奴那边也没真较真。他们要的是汉朝的臣服态度和那些陪嫁的物资,至于是不是真公主,没那么重要。只要汉朝还认“和亲”这回事,他们就有理由年年要好处。后来冒顿收到人,还回了封信,说“以前不知道中原规矩,多有冒犯”,算是给了吕后面子。 说失信的,大多是站在“天朝上国”的面子上看。可国与国之间的交情,从来不是靠“全说实话”撑着的。就像两家邻居,一家强一家弱,弱的那家偶尔说点场面话、送点不那么贵重的礼,只要能避免打架,保住家里人平安,面子上的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吕后这招,看着有点“怂”,却让汉朝又安稳了几十年。等汉文帝、汉景帝攒够了家底,到汉武帝时,才有底气跟匈奴真刀真枪干。要是当初吕后硬撑着讲“诚信”,要么把闺女推进火坑,要么把国家拖进战乱,那才是真的不划算。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信”,得看实力对等不对等。实力不够时,硬撑着讲“全信”,可能会被欺负得更狠;适当用点“权宜之计”,先保住根基,等有了底气再谈尊严,未必不是聪明选择。吕后的“骗”,更像给汉朝争取喘息的时间——面子丢了可以再挣,家底没了,就啥都没了。匈奴故事 吕后秘史 征服匈奴 远嫁匈奴 汉朝吕太后 吕后专政 匈奴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