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讯(记者刘思琦)11月20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冀峰,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李晓鸣,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别朝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梁书锦,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凯出席,介绍陕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冀峰聚焦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对外科技合作日益深化六个方面,介绍陕西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情况。
其中,我省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获批建设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推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先进阿秒激光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边建设、边研发、边转化,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数量、质量双提升。
在陕两院院士70人,全省研发人员突破25万人、较2020年增长49.45%。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26.2亿元,较2020年增长46.4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1%,居西部第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7.12个百分点、达到75.51%,其中创新产出水平指数达到87.59%、居全国第4。我省主持和参与的47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主持完成项目数和主持完成通用项目数均排名全国第2位。
“加快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能源、旱区农业、新材料等5家陕西实验室,培育建设光子科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陕西实验室,持续优化建设省重点实验室235家,构建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冀峰表示我省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全省基础研究经费从40.15亿元增长到65.08亿元,年均增速达12.83%。
同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揭榜挂帅”方式部署“两链”融合项目,快速响应、超常规部署重大应用攻关项目,靶向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300余项,今年已集中突破产业链上下游技术难题761项。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旱作农业等领域技术处于全球前列,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复杂金属基固态复合储氢材料技术全球领先,培育出全球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
一大批先进技术成果为“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北斗”组网、“蛟龙”潜海、“天问”探火、特高压输电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绿色低碳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截至2025年6月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01件。
据悉,全省2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形成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4,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