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烟火气和文明风共升腾!湛江给流动摊贩安了“家”

曾经,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卫生脏乱、噪音扰民等问题,是湛江市容治理的“老大难”。如今,通过设立规范化流动摊贩疏导区、推行“五要五不要”倡议、实施精细化管理,湛江逐步探索出一条“疏堵结合、服务民生”的城市治理新路径。

三大疏导区示范引领

过去,湛江赤坎区南桥街道流动摊贩聚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今年来,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推动各区政府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设立多个临时疏导区,引导流动摊贩集中经营、规范管理。

“我们不再简单驱赶,而是通过设置疏导区,让摊贩有地方可去、有规矩可守。”湛江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初步设立34个疏导区,设置档口数约2000个。其中,赤坎区南桥南路疏导区、经开区海豚湾活力街区、坡头奥体夜市等3个配套功能较为完善,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题,也缓解了市容管理压力。

赤坎区南桥街道疏导区

面对老旧小区管理缺位、摊贩激增的困境,将零散摊贩纳入统一管理,通过规范经营流程、完善配套设施,让曾经的“麻烦事”转化为带动就业、便利民生的“好资源”。

经开区海豚湾活力街区

创新采用“市场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模式,由区属国企统一规划运营,推行“一摊二证一码”制度,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城管巡查、食品检测、消防检查全流程覆盖,切实解决广州湾大道沿线因无牌无证摊贩引发的卫生脏乱、交通拥堵等长期治理难题,同时满足广大市民对滨海空间“文化体验、商业服务、生态休闲”的多元化需求。

坡头奥体夜市

借海湾大桥免费通行的契机,以“本土美食+海湾美景+多元业态”为抓手,联动周边文旅资源构建“逛吃—视听—体验”一站式夜间消费场景,不仅日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更让近三成商家日均营业额超1000元,成为激活夜间经济的重要引擎。

守护“烟火气”不扰民

为巩固治理成效,湛江市城管执法局于今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流动摊档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和《“五要五不要”倡议书》,明确“守规定、讲卫生、保安全、防污染、重食品”的“五要”要求,以及“不占道、不售假、不排污、不违建、不近校”的“五不要”底线。

同时,通过建立“准入考核、联管联动、安全管控”等机制,各区加强对疏导区的动态监管与规范引导,确保摊点“活起来”的同时“稳得住”。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协同履职,形成“街道主体、部门联动、摊贩自律”的共治格局。

“现在夜市管理有序、环境舒适,带家人来散步吃饭,既放松又安心。”市民陈先生的感受,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从“杂乱无章”到“规范有序”,流动摊贩疏导区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热门地。

湛江以“疏堵结合、规范提升”为原则,通过设置疏导区、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多元共治,逐步将流动摊贩从“治理难点”转化为“城市亮点”,不断平衡市容整洁与民生就业,形成了独具滨海特色的城市治理“湛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