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新消息。 11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通报,称乌军在18日使用4枚美国制造的陆军战术导弹袭击了俄西部城市沃罗涅日的民用目标,所有导弹均被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平民伤亡。 作为回应,俄军在19日凌晨动用了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远程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克兰西部的军工综合体、能源设施等目标实施了大规模报复性打击。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日则表示,俄军从18日夜间起发动了饱和式攻击,发射了超过470架无人机和48枚各型导弹,导致捷尔诺波尔市遭受重创,已有25人死亡,近百人受伤,乌克兰多个州被迫紧急断电。 乌军使用的美国陆军战术导弹,是美方此前批准援助的型号,并非10月刚交付的新装备。这类导弹射程能覆盖俄边境城市,沃罗涅日作为俄西部交通枢纽,此前曾多次遭乌军无人机袭扰,这次导弹攻击虽未造成伤亡,但已是冲突以来较严重的越境打击行动。 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是实战中常用的远程打击武器,其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主要针对高价值目标。这次俄军集中火力打击乌军工和能源设施,就是为了削弱乌军的作战补给能力,470架无人机的规模,也是近期俄军空袭中较多的一次。 捷尔诺波尔市的灾情让人揪心,当地居民楼、公共设施被导弹和无人机击中,官方公布的25死近百伤数据,是当地救援部门核实后的结果。冬季来临,多个州紧急断电后,居民取暖、生活物资供应都受影响,普通老百姓在战火中处境艰难。 现在冲突早就突破了前线界限,双方都把打击范围扩大到对方腹地。俄军重点打击乌军事相关设施,乌军则瞄准俄边境城市,11月以来这类互相打击的频率明显增加,曾经相对安全的后方区域,如今也面临战火威胁。 国际社会一直有停火呼吁,联合国及多个中立国家多次提议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目前来看,北约国家仍在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俄罗斯也在强化边境防御,双方的对抗态势没有缓和迹象,和平谈判还缺乏实际推进的条件。 这场冲突已经持续多年,双方的损失都不小。乌克兰的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大量民众流离失所;俄罗斯也面临着持续的外部压力和人员物资消耗。战争没有赢家,不管是导弹还是无人机,最终伤害的都是普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冲突升级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博弈。但不管局势如何发展,平民的安全都应得到保障,基础设施也不应成为攻击目标。希望双方能早日回到谈判桌前,用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别让战火再继续蔓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