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提交琉球归属问题的议程,联合国已开始审议!造成琉球群岛现在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什么这么说呢? 早从1372年明朝开始,琉球就不是什么“无主之地”,而是妥妥的中国藩属国,那会儿琉球国王得由中国朝廷册封才算合法,新王登基要是没拿到中国的册封诏书,在国内都站不住脚;每年琉球都会派使者带着硫磺、苏木这些贡品来朝见,中国也会回赠丝绸、瓷器,还会派官员去琉球主持政务、传授农耕和手工业技艺。 可到了1879年,日本仗着明治维新后国力刚起来,就用武力闯进琉球,废了琉球国王,强行设了冲绳县,把这块地硬生生抢了过去,那会儿清政府虽说国力衰弱,打不过正处上升期的日本,但从来没在任何官方文件上承认过日本对琉球的主权——总理衙门跟日本交涉了好几年,反复强调“琉球为中国藩属,日本不得擅自吞并”,甚至还提出过“分治”方案,就是不认日本的霸权行为。 琉球的老百姓也没服软,不少人组织武装反抗,还有使者跑到中国求援,可惜实力悬殊,反抗最终失败,但这份抗争也说明,他们从没认同过日本的统治。 本来二战后期,中国有绝佳机会收回琉球,那会儿盟军反攻日本,罗斯福在跟蒋介石的几次会谈里,不止一次提到琉球的归属,甚至明确暗示“可以把琉球归还中国,由中国来管理”。毕竟日本是侵略所得,二战胜利后把失地还给原主,天经地义。 可蒋介石硬是把这机会给推了回去——第一次拒绝,是怕接了琉球会得罪日本,觉得战后还得跟日本维持“友好关系”,不想把矛盾闹僵;第二次拒绝更荒唐,是觉得自己的统治得靠美国撑着,怕接了琉球会让美国不高兴,还私下跟手下说“琉球是个累赘,管理起来费钱费力”,完全没看出琉球扼守西太平洋航道的战略价值,把国家领土当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包袱”。 蒋介石之所以两次拒绝,说穿了就是短视又胆小,他眼里只盯着战后自己在国内的权力,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对付其他政治势力,压根没把国家的领土完整放在第一位,他以为靠讨好美国、不得罪日本,就能稳坐江山,却忘了琉球对中国海防的重要性——控制琉球,就能跟台湾、澎湖形成犄角之势,守住中国东部的海上门户,可他就这么轻飘飘地拒绝了,把本该到手的失地,就这么晾在了一边。 就因为蒋介石这两次拒绝,1943年的《开罗宣言》里,只写了“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压根没提琉球一个字,本来罗斯福有意把琉球的归属写进宣言,可蒋介石自己都不主动要,其他国家自然不会多提,直接造成了琉球归属的“法理真空”——日本没资格再占有,中国没明确收回,最后这摊子事就落到了美国手里,成了美国战后在东亚的“战利品”。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其实说得很清楚,“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这里面压根没包括琉球,明摆着琉球不属于日本的固有领土,日本必须放弃。 可因为之前《开罗宣言》没明确琉球归谁,美国就借着“盟军占领”的名义,把琉球抓在了自己手里——在琉球建军事基地,搞行政管辖,甚至还把琉球当成了“冷战前沿”,完全无视中国对琉球的历史主权和法理依据。 等到1969年,美国为了扶持日本遏制亚洲局势,觉得把琉球的行政权交给日本,能让日本更听话,也能借日本的手牵制周边国家,就跟日本私下签了协议,硬是把琉球的行政权给了日本,可美国自己也没敢说“琉球主权归日本”,只敢提“行政权移交”,这本身就说明,琉球的归属问题从根上就没解决,一直是笔没算清的历史账。 现在中国把琉球归属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就是要把这笔历史账算清楚,要回本该属于中国的权益,也是给琉球人民一个交代,要是当年蒋介石不那么短视,不把国家领土当儿戏,琉球也不会拖到今天还没个明确归属,这事儿也提醒所有人:国家的领土完整,容不得半点短视和退让,错过一次机会,可能就要等几十年才能再找回来。 你觉得联合国审议后,琉球归属问题能迎来转机吗?要是当年蒋介石收回了琉球,现在的东亚海防格局会有啥不一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