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5年,湘西会战150个鬼子各身绑上百斤炸药,紧贴武冈城墙拉响导火索,城墙倾

1945年,湘西会战150个鬼子各身绑上百斤炸药,紧贴武冈城墙拉响导火索,城墙倾圮,千余日军发起猛攻,军长施中诚令74军集中卡宾枪、汤姆机枪和火焰喷射器,疾向缺口狂扫。 这场惨烈的攻防战,是湘西会战中武冈保卫战的关键一役。时任第74军军长的施中诚,早已预判日军会以极端方式突破防线,战前便下令加固城墙,并在城墙内侧构筑多层明暗火力点,卡宾枪、汤姆逊机枪等美式装备被精准部署在易受攻击的地段。 日军之所以采取“人肉炸药包”战术,是因为湘西会战已进入后期,日军南下芷江机场的计划屡屡受挫,武冈作为芷江外围的重要屏障,成为其孤注一掷的攻击目标。150名日军敢死队员绑上炸药炸开城墙后,千余日军紧随其后冲入缺口,试图扩大战果。 施中诚在指挥部目睹城墙坍塌,当即下令预备队顶上去,同时命令所有轻重火力向缺口集中。卡宾枪的精准点射压制了日军的冲锋势头,汤姆逊机枪的密集弹雨形成火力网,火焰喷射器则对准涌入缺口的日军喷射,高温火焰让日军无处藏身,缺口处瞬间变成一片火海。 74军官兵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日军展开近距离肉搏。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集群,用刺刀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有的士兵身中数弹仍死死抱住日军,一同坠入城墙缺口。施中诚始终在前线指挥,亲自调整火力部署,鼓舞官兵士气,他的镇定自若让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 武冈保卫战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74军以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四千余人,成功守住了武冈城。这场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军突破芷江外围防线的企图,更成为湘西会战的转折点,此后日军逐步陷入被动,最终被中国军队全线击溃。 施中诚率领的74军,作为国民革命军的精锐部队,在抗战中屡立战功。武冈保卫战中,他们不仅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从淞沪会战到湘西会战,74军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忠勇”二字的深刻内涵。 这场战役也折射出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的装备与战术提升,美式武器的列装的同时,指挥官的战术素养也得到显著提高,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湘西会战的最终胜利。而日军的疯狂反扑,恰恰暴露了其穷途末路的绝望,他们的极端战术不仅未能扭转败局,反而留下了侵略者的千古骂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