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俞敏洪的南极游,到底刺痛了谁的日常!

讲俞老师南极游前,先插播一个小事件。前段时间,有个江浙沪妹妹过来小院,妹妹家在浙江下面的一个市,长得很漂亮,毕业有两年了,但从没有上过班,家里仿佛也不需要她上班,她的日常就是做做指甲,旅旅游。 有一天几个姐妹闲聊,说到明年去哪里玩,她说去南极,对于我来说,南极从来不在我的涉猎范围内,我也就一听就过了,另一个姐妹一听,就说去南极一趟,团费至少要二十多个吧,因为她朋友圈有个做旅游的老发。 我一听,有点吃惊,我知道南极贵,但是没想到会这么贵,因为二十多万在我这里可以做老多事情了。 虽然我们都很吃惊,但是妹妹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是要二十多,交了一万多的定金,到时候去不去再说,看心情。 这种轻描淡写的回复,就像回答今天买个西瓜一样,不痛不痒。 给我的感觉,我虽然吃惊,但我不嫉妒或是羡慕,或是鄙夷自己,毕竟这就是现实,有些人奋斗20年才够到和另一波人喝咖啡的机会。 而这只是别人的日常,人家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这就是阶层的差距,人家自出生开始,就拥有了你需要为此奋斗一生的条件。 说回俞敏洪,他作为老板,又恰逢新东方32周年,或许在他心里,他在南极这么美的地方,给自己的员工写一封充满诗意的信,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只是没想到,这封信,会像一颗炸弹,炸出所有员工的心里不平衡。 老板的诗和远方和员工的加班日常反差太大。 信里说的“把世界装在心里”这种宏大愿景,到了员工这里,就变成了眼前具体的“业绩压力”,确实很难产生共鸣。 但话说回来,我们评价一个人,得看全面。 俞敏洪和他那一代企业家,确实是赶上了好时代,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他们的成功,今天的年轻人很难复制。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教育行业大变局时,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表现是条汉子,他花了200亿妥善处理了学生的退费和员工的安置,这笔钱和这份担当,不是每个老板都有的。 这一点,很多人都记得,也为他赢得了尊重。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也许就出在,老板和员工,本身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阶层”里。 俞老师成功了,他可以随时去南极,这是他奋斗的结果,本无可厚非。而大多数普通员工,还在为生计、房贷、孩子的学费奔波。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压力,是截然不同的。 说到底,老板有老板的诗和远方,员工有员工的眼前和苟且。两者都是真实的存在。好的企业管理,不是否定任何一方,而是努力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的桥梁。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