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自卫队高层:如果不考虑弹道导弹,我们一周就能歼灭全部中国舰队。 这话一出来,真是让人忍不住发笑。细想一下,这不就跟比赛只给自己加分,对手进球直接无视一个道理嘛。 说到底,这种自信,是不是有点自嗨过头了?日本这些年在军备上的投入的确不少。 像“出云”级、宙斯盾舰这些装备,外观确实唬人,每次出场都能赚足眼球。 再加上日本媒体一点就着的宣传,动不动就说“亚洲最强”,让不少日本民众都觉得自家海军能横扫西太平洋。 但真到了实际的海上博弈,哪有这么简单?现代海战,光靠几艘漂亮舰艇和几门舰炮,想赢下大场面,早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真像日本高层说的那样,把弹道导弹一笔勾销,什么东风21D、东风26全都不算,电子战、网络战这些新型手段也自动屏蔽,那他们确实可以在“剧本”里想怎么赢就怎么赢。 问题是,现实不是剧本,谁都知道现代海战拼的早就不是“舰炮互轰”的老套路。 我国近年来对海军现代化的投入有目共睹,从反舰导弹到电子战系统,从远程打击到情报侦察体系,层层叠加,连美军都得掂量掂量。 日本真要“单挑”,只怕连对手的影子还没摸清楚,自己就已经被锁定了。 历史上日本军方的“自信”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闹笑话。 二战时期,日本同样喜欢给自己设定有利条件。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高层内部就一直觉得只要能抓住美国人打个措手不及,战争很快就能收工。 可惜后来美军反应速度超乎想象,一场“中途岛海战”直接把日本海军的主力航母送进了太平洋深处。 那场景,和今天日本军方自说自话的乐观如出一辙。 再说回现实。日本这些年和美军联合演习不断,宙斯盾系统也确实算得上先进,但这些高科技装备绝大部分依赖美国的技术和情报支持。 演习里美国人带着他们玩,轮到动真格的时候,核心数据和作战网络能不能完全开放都是未知数。 没有美国的全力托底,日本自己的情报体系和电子战能力到底能撑多久,恐怕日本高层自己心里都没底。 有人说,日本高层总爱在预算季节放这种狠话,实际上是给议会和民众看的。 每年军费一到讨论的时候,海上自卫队总要制造点“外部威胁”,让大家觉得自己“差点就不安全了”,顺手把预算申请递上去,大家心里都明白。 这种“制造焦虑”的操作,十几年来换汤不换药,这次不过是变换了个说法而已。 只不过,这种论调对真正懂行的人来说,看一眼就知道是“自信过头”。 现在的日本海军确实装备精良,但和我国海军的整体体系化作战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我国不仅有大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反舰和防空导弹的密度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别说还有大量无人侦察、电子干扰和远程打击能力。 台岛周边的实战演练,早已把现代海战的复杂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日本若真按自己设想的“剧本”来打,恐怕连第一轮火力打击都扛不住。 有意思的是,每次日本高层放出类似言论,国内外的军事专家其实都很淡定。 美国智库甚至有过提醒,日本虽然装备更新快,但真正的实战经验和自主作战能力远不如看上去那么强。 尤其是在面对大国体系化对抗的时候,单靠几艘“明星舰艇”根本改变不了大局。 实际上,日本的舰队如果真的遭遇我国的弹道导弹和电子战压制,结果恐怕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故事还没讲完。过去日本总爱拿“短期决战”当法宝,觉得只要一上来就狠下杀手,对方就会服软。 可现实是,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当年那套“拼命三郎”能解决的。 战争拼的是体系、信息、后勤和韧性。 日本的军工产业和后勤储备,和我国相比差距明显。 别看日本舰队跑得快、装备亮,真遇上对手全体系出击,能不能撑住第一波都难说。 看着日本高层这番自信的表态,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吹牛不打草稿。 现代海战比拼的早已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眼神准、拳头硬、反应快。 过去的历史已经提醒过所有人,幻想中的胜利永远只是幻想,现实的较量不会给你删减条件的机会。 日本如果还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剧本里自娱自乐,未来的风险恐怕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不考虑弹道导弹”,那还怎么打?现实不是游戏,海上的棋局也不是自家写的剧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