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暂停对安世半导体干预:中荷磋商取得进展 根据2025年11月19日最新报道,

荷兰暂停对安世半导体干预:中荷磋商取得进展 根据2025年11月19日最新报道,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声明,宣布荷兰政府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干预措施。这一决定标志着中荷两国在该事件上的外交努力取得初步积极成果,有望缓解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局面。以下是对事件的详细梳理和分析: 1. 事件最新进展 • 暂停干预细节:荷兰政府于11月19日正式宣布,暂停援引1952年《货物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的临时接管。该法令此前允许政府干预公司决策,以防止关键技术或产能外流。此次暂停意味着政府将逐步恢复安世半导体的自主运营权,包括解除对资产转移、人员变动和高管任命的限制。    • 卡雷曼斯声明:他表示,“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这暗示中荷高层磋商已取得突破,荷兰政府愿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问题。 • 荷兰代表团访华:11月13日,卡雷曼斯宣布荷兰政府代表团将于“下周初”(即11月17日前后)赴中国磋商。此次访问聚焦安世问题,旨在推动实质性解决方案。代表团已于上周抵达北京,与中国商务部展开多轮闭门会谈。  2. 中国商务部回应 • 11月1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He Yadong)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安世事件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与荷方进行了多轮磋商,并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的请求。 • 中方强调,希望荷方展现真诚合作的意愿,尽快提出实质性、建设性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从源头上迅速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何亚东指出,荷兰政府的干预已导致供应链混乱,中方此前已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以缓解企业困难。    • 商务部还对卡雷曼斯此前言论(称干预“即使事后看来仍正确”)表示“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指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此次暂停被视为荷方对中方诉求的回应。  3.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 起源(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冷战时期法律,以“严重治理缺陷”和“国家经济安全风险”为由,临时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由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控股)。核心担忧是中国籍CEO张学政(Zhang Xuezheng)涉嫌转移关键技术至中国,威胁欧洲汽车芯片供应。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于10月1日裁定暂停张学政职务,并任命临时管理层。      • 中方反制(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组件,导致全球芯片短缺,特别是欧洲汽车业(安世占其功率半导体市场30%以上)。此举被视为对荷方干预的直接回应。   • 连锁反应: • 10月26日:荷兰安世停止向中国东莞工厂供应晶圆,导致生产中断。中国安世回应称库存可支撑至年底,并指责荷兰方拖欠货款约10亿元人民币。  • 10月31日:中美在釜山会晤达成共识,美国暂停“50%穿透性规则”(针对中资控股超50%的子公司出口管制),间接缓解安世压力。  •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符合条件出口豁免,全球车企(如宝马)松口气。   • 地缘背景:事件受美荷芯片出口管制影响(ASML对华限制),安世曾因英国工厂被强制出售而警觉。美方否认直接介入,但事件凸显中美欧半导体“脱钩”风险。   4. 影响与展望 • 经济冲击:安世是全球最大基础芯片供应商(二极管、电晶体等),事件导致汽车生产停滞(如德国车企减产),供应链损失数十亿美元。中国安世营收中60%来自汽车领域。     • 国际反应:ASML CEO称情况“已受控”,BMW欢迎“积极信号”。中方呼吁荷方纠正“错误做法”,欧盟内部也质疑荷兰单边行动。   • 未来预期:暂停干预后,芯片供应预计一周内恢复,但荷兰将“密切监督”。若磋商持续,中荷关系或回暖;否则,可能升级至WTO层面。事件凸显全球半导体“安全 vs. 稳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