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政界人士高市早苗突然释放了强硬表态。 围

就在刚刚。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政界人士高市早苗突然释放了强硬表态。 围绕这股风向,我的态度很明确:情绪要收住,硬实力要加码。历史记忆要尊重,但现实是东海和西太在加速掰手腕,谁的装备更扎实、训练更到位,谁的话语更硬。 先说海上这块。自2020年起,055大型驱逐舰陆续入列,和052D构成远海编队,配合综合电力与相控阵,防空、反潜、反舰都在一个框架里运转。这两年编队穿插岛链,远海训练已经成常态。对照过来,日方的“摩耶”级与“爱宕”级也在升级,导弹防御能力不弱,据公开消息还在引进更高性能的拦截弹。差距不在单舰指标,而在体系对抗,谁的侦察、指挥、补给能更稳当,关键时刻就更能抗压。海上这条线清楚地指向一句话:我们要把体系练得更顺、更密。 空中维度往下看。J-20在2017年前后进入实战化进程,联手J-16、预警、加油形成成体系的空战组合,东部方向的值班和巡航强度稳步提升。日方一侧,F-35A和F-35B在持续交付,F-15也在改装提升。在可查数据里,双方都在补齐远距识别与多机协同的短板。空海一体联动,是当前下棋的重要指向,谁能把空中传感和海面火力串到一条链上,谁就先手。 再看远程打击。我们在2019年的阅兵中公开了DF-17,机动性和中程覆盖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反过来,日方已经明确要引进远程巡航能力,据公开资料是约400枚“战斧”分批到位,同时把12式反舰导弹做改进,目标是延伸射程和增强多平台发射。这不是单纯比射程,而是比响应速度和再装填效率。我们要做的是把探测、判定、打击的链条压缩到更短,把多轴打击的节奏拉起来。 海上执法与灰色地带也不能忽略。中国海警这几年投入万吨级巡逻舰,现场处置和持续在位的能力明显增强,海上取证、喊话、拦阻的流程已经成熟。日方的海上保安部门也在加吨位、加航时。这个区段看的是耐力和规范,把节奏和尺度掌握好,既不退缩,也不越线,让现场态势稳得住,是见功夫的地方。 工业支撑是底座。飞控、航电、发动机的稳定性这几年稳步上台阶,像某型涡扇的成熟度和产能释放,已经直接映射到战斗机的出动率。日方一侧,装配线与合作项目也在加速,材料、机载系统的配套较完备。这是长期赛跑,技术更新要靠持续投入和工程化能力,不能只看年度指标,要看五年、十年的连续性。 训练强度就是成色。我们在东部海空方向的跨区机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联训在增加,编队协同的科目越来越细。日美联合演练也在高频开展,科目更贴近实战。这个时候,比的是谁能把“平时即战时”的作风落到细节,把每个环节都练到位。 说到高市早苗的强硬表态,放在这盘棋里,只是加了一点噪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稳扎稳打的建设节奏,是装备、训练、保障三条线的同步推进。情绪会耗能,建设才会增能。 历史的情绪我们不回避,但现实的任务更清晰:守住底线,不自乱阵脚,把手里的活做细做实。海空装备的迭代、远程打击的完善、体系化训练的持续,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度条。 最后就一句话收尾:把心稳住,把活做满,把棋下好。现场的分寸、装备的成色、部队的节奏,决定发声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