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这回栽了个大跟头。 当地时间11月9日下午,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蒂姆·戴维与新闻部门首席执行官黛博拉·特内斯引咎辞职。这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历史上可不常见。 事情源于一段关于特朗普的纪录片。《全景》栏目在去年美国大选前一周,播出了特朗普2021年1月6日演讲的剪辑片段。他们把特朗普说的“我们走去国会大厦”和“拼命战斗”这两句来自不同部分的话接在一起,让观众感觉特朗普在直接煽动暴力。 但实际上,特朗普在说完“我们走去国会大厦”后,接的是“去为我们勇敢的参议员和国会议员们加油”。这两句话在原始演讲中并不连贯。 这段剪辑引发的风波可不小。白宫直接指责BBC是“宣传机器”,特朗普的新闻秘书卡萝琳·莱维特更不客气,直接称BBC是“百分百假新闻”。 英国文化大臣丽莎·南迪说这事“非常严重”。她觉得问题不只在于这一个节目,BBC在报道以色列、加沙、跨性别等议题时,都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她甚至提到了“系统性偏见”这个说法。 说起来,BBC这几年确实风波不断。他们曾因报道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被批评有偏见,还因为一位体育主持人评论移民政策引发内部员工罢工。今年早些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撤下一部关于加沙的纪录片,因为片中的儿童叙述者居然是哈马斯前副部长的儿子。 蒂姆·戴维在辞职声明中说,这工作让他感到精疲力尽。他表示,“作为总裁,我必须承担最终责任”。虽然他说辞职是“完全是我自己的决定”,但有内部人士透露,BBC董事会对此感到震惊。 黛博拉·特内斯也在同一天辞职。她在给员工的邮件中承认犯了错误,但坚决否认BBC存在系统性偏见的指控。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是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的困境。在政治极化的时代,保持中立变得越来越难。BBC一边要应对来自政府的压力,一边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还要维持自己的公信力。 更现实的问题是,BBC是靠英国民众缴纳的电视许可费运营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很多人开始质疑这笔钱交得值不值。 这件事给我们几点思考。 第一,新闻剪辑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任何编辑工作都难免要对素材进行取舍,但这和故意误导观众之间有道红线。BBC这次明显越线了。他们把两段不相干的话接在一起,完全改变了语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剪辑,而是篡改原意。 第二,媒体面临的信任危机比想象中更严重。当BBC这样的老牌媒体都会为了某种立场而扭曲事实,观众还能相信谁?这次事件给所有媒体人敲响了警钟。信任建立需要几十年,崩塌只需要一瞬间。 第三,政治压力下的媒体该如何自处。BBC一直标榜自己是独立公正的媒体,但这次事件让人怀疑它是否还能在政治压力下保持初心。当政治风向变化时,媒体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专业底线?这不仅关乎BBC的命运,也是全球媒体共同面临的难题。 BBC主席萨米尔·沙阿原本预计会在周一向议会文化媒体体育委员会道歉。但现在两位负责人已经辞职,道歉还有多少意义,很难说。 这个事件最让人担忧的是,它可能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当人们连BBC这样的老牌媒体都不敢相信时,社会的共识基础就会被动摇。 特朗普纪录片只是导火索,BBC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这个极端分化的时代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不是换两个领导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彻底的反思和改革。 媒体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过去的权威不再理所当然地受人尊敬,每一个媒体机构都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公正报道来赢回公众的信任。 BBC这次摔的跤,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