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0日第13版)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一起来谈谈未来产业的现在进行时。

——编者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喻超

在广东深圳鹿明机器人的实验室里,仅仅一秒钟,躺倒在地的人形机器人用“髋关节”与“膝关节”瞬间发力,一个“鲤鱼打挺”从地面弹起,稳稳站定。

这个机器人身高1.6米、体重57公斤,更高的重心带来更大挑战,它既需要强健的“肌肉”,也离不开“大脑”与“小脑”的精准配合。

我们自研了大功率、高密度的关节模组来提供爆发力,配合毫秒级的运动控制规划,并通过仿真环境中的强化学习来优化轨迹、保持稳定。这些技术为机器人完成高动态、高爆发力的动作打下了基础。

我们自研硬件和数据采集技术,不断优化硬件、降低数据成本。在场景方面,公司正与三菱电机、中远海运等产业伙伴深化合作,在质检、物流等场景中共同开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我们所在的深圳宝安区,一个“具身智能港”正加速成形,汇聚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这里拥有完善、高性价比且响应迅速的供应链体系,为我们的产品研发和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人形机器人奔跑着完成百米传递;在居民小区,四足机器狗进行夜间巡逻;在汽车产线上,机器人完成搬运、自主换电等任务……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加速了产品从实验室到商业落地的全过程。

今年深圳出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在多方支持下,凭借我们在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上的深厚积累,定能在具身智能领域大展身手。

(作者为鹿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本报记者吕绍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