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朝鲜弹药突然断供。俄罗斯恐怖消耗之下,将军也顶不住了。 有乌克兰情报官员声称,

朝鲜弹药突然断供。俄罗斯恐怖消耗之下,将军也顶不住了。 有乌克兰情报官员声称,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弹药正在急剧下降,由于朝鲜的库存耗尽,今年的供应量已经减少到了去年的一半以下。 9月干脆断档,10月只给了点“零头”,如果消息属实,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毕竟2023年绍伊古带着诚意访朝后,朝鲜的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俄罗斯运,乌克兰那边统计光152毫米和122毫米的主力弹种就送了650万发。 韩国更夸张,连小口径迫击炮炮弹都算上,说足足有1200万发,这可是朝鲜攒了几十年的家底,硬生生被俄军的“恐怖消耗”啃出个大窟窿。 俄军到底有多能造“炮弹窟窿”?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今年4月曝光的数据显示,俄军最猛的时候一天能砸4万发炮弹,后来虽然被乌军炸了几个兵工厂,火力密度降了些,但一天还是要打2.7万到2.8万发,一个月下来就是80万发的消耗量。 巅峰时期朝鲜炮弹能顶上前线四成的消耗量,相当于每天一万多发炮弹都是从朝鲜运过来的,这可不是小数目,那会儿赫尔松、哈尔科夫前线的俄军阵地,每天炮火覆盖跟下雨似的,靠的就是这些“朝鲜造”撑场面。 有人可能觉得俄罗斯自己能造,不至于慌,但搁在2023年初,俄军工还没转起来的时候,月产量才25万发,连三分之一的消耗都填不上,要是那会儿没朝鲜接济,前线早扛不住了。 就算现在军工产能翻了倍,下诺夫哥罗德的兵工厂改成三班倒,工人24小时连轴转,零部件产量翻了21倍,一个月的产量顶2022年一整年,全年炮弹产能冲到450万发,平均到每月也才37.5万发,离每月80万发的消耗还差一大截,这缺口之前全靠朝鲜库存补,现在补不上了,缺口就明晃晃地摆在那。 而且炮弹这东西没法临时“变戏法”,得靠生产线连轴转,还得有钢铁、炸药等原材料跟着供。 俄罗斯虽然把国防预算提到了冷战水平,乌拉尔机车厂一年能翻新1500辆坦克,但炮弹生产是个精细活,不是拧螺丝那么简单。 而且乌克兰还在搞“釜底抽薪”,之前直接炸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铁路,专门切断朝鲜弹药的运输线,这下可好,就算朝鲜还有点存货,运都运不过来。 前线的变化已经开始显现了,之前俄军打阵地战,靠的就是炮弹密度压着乌军抬不起头,现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士兵说,俄军炮击频率明显降了,以前一天要躲几十轮,现在半天才能遇上一轮,甚至有小股乌军开始敢在白天活动了。 这还只是供应减少的初期影响,要是再持续几个月,俄军那些依赖炮火掩护的进攻战术就得歇菜,总不能让坦克当掩体、士兵扔石头吧?就算将军们再懂战术,没弹药也只能干瞪眼。 俄罗斯不是没想过找替代来源,但伊朗的无人机产能早被自己的需求占满了,白俄罗斯的炮弹库存本身就不多,想从其他国家调货,要么怕被西方制裁,要么运输路线绕大半个地球,远水解不了近渴。 至于俄媒吹的“12万枚滑翔炸弹年产计划”,听着唬人,但这东西是精准打击用的,一枚顶几十发普通炮弹,可架不住前线需要的是“地毯式覆盖”的普通炮弹,真要靠滑翔炸弹填缺口,相当于用牛排当馒头吃,根本不顶饱。 西方那边更指望不上,美国答应给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要拖到2026年初才够数,欧洲的“百万炮弹计划”搞了半天只完成六成,乌军自己都缺30%的炮弹,每天省着用,根本没能力趁虚而入发动大反攻。 但这对俄罗斯来说不是安慰,因为战争拼的是持续输出,要是自己的产能补不上、外部来源又断了,就算乌军不反攻,俄军也没法再组织像样的进攻,前线只能陷入“守不住、攻不动”的尴尬境地。 说到底,朝鲜弹药断供就像给俄军的后勤敲了记警钟,之前靠“啃别人家底”续命的日子结束了,现在得靠自己的工业硬扛。 要是接下来几个月产能跟不上,那些在前线指挥的将军们,恐怕真要面对“手里没弹、心里发慌”的窘境,毕竟战场上从来都是“炮弹说了算”,再勇猛的士兵也架不住没弹药的憋屈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