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张奂对着羌人营地放了把火,粮草辎重烧得噼啪响,对着营里喊:“不降就饿死你们!”羌

张奂对着羌人营地放了把火,粮草辎重烧得噼啪响,对着营里喊:“不降就饿死你们!”羌人首领在里面看得直咬牙——前几天还说“只要投降就保你们安全”,转脸就烧了退路,这不是耍人吗?可最后,羌人还是乖乖放下了刀。 那会儿羌人被朝廷逼得反了,张奂带兵围剿,打了几仗没占到便宜,就派人去说和:“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朝廷既往不咎,还送粮食。”羌人信了,派使者来谈判,张奂好酒好肉招待,说定三日后受降。 可第二天夜里,张奂让人悄悄把羌人营地周围的柴草堆点了,火势借着风势往营里扑。羌人慌了神,想冲出来又被士兵拦住,只能在里面喊:“你说好不打了,怎么烧我们营地?”张奂在营外喊:“不降就烧死你们,降了就有水灭火,有粮活命,自己选!” 羌人首领气得直骂“骗子”,可看着营里哭哭啼啼的老人孩子,只能认栽。出来受降时,有人问张奂:“你这样以后谁还信你?”他没说话,只是让人给羌人发了粮食,又把带头闹事的几个首领抓了,其他人全放回去种地。 朝廷里有人夸他“有谋略”,也有人骂他“失信于外夷”。后来张奂再去招抚别的部落,羌人果然带着戒备,说“别又是烧营的套路”。可张奂也有办法,他让自己的亲兵跟羌人同吃同住,把朝廷给的赏赐全分给他们,慢慢又赢回了点信任。 其实张奂这招,是把“失信”当刀子用。他知道羌人虽降,心里还憋着气,不逼他们断了念想,回去迟早再反。烧营看似不讲信用,却断了他们“降而复叛”的后路——没了粮草,想反也没本钱。 但这事儿确实埋了隐患。后来有个叫董卓的将领学他,也用诈降计骗杀羌人,结果把羌人彻底逼急了,叛乱闹得比以前更凶。有人就说,这都是张奂开的头,把“招抚”变成了“诱杀”,哪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可张奂自己不这么看。他说:“对付反复无常的人,就得用点非常规的法子。我烧了他们的营,却没杀他们的人,给了活路,这就不算失信到底。”他在位时,西北确实没出大乱子,那些被他“骗”降的羌人,也真的安安分分种了几年地。 张奂的“焚营”,是把信用当成了可松可紧的绳子。该紧的时候,用点手段逼对方就范;该松的时候,再用实惠把人心拉回来。只是这种法子太险,后人学不来他的分寸,要么变成纯粹的欺骗,要么就成了死板的讲信用,最后都办砸了。历史上的这些弯弯绕,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失信的背后,藏着另一层“不失信”的算计。汉羌之争 羌乱 护羌校尉 羌簇王朝 凉州会盟 凉州之乱 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