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邢军伟吴秋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进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两翼,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将二者深度融合,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将科技力量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提升科技供给能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
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在“卡脖子”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进而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与安全韧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是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的必然选择。提高高质量科技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持续发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因地制宜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有组织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完善机制,加强攻关过程中的管理与协调,确保攻关任务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与要素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各类创新平台,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建立健全统筹创新资源和力量的组织机制,加强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实践之间的枢纽,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形成新产业、新业态,获得市场价值。当前,部分创新成果由于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等问题仍停留在概念期,没有高效转化,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仍存在卡点堵点,因此需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服务体系。
强化创新和服务平台能级提升。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将市场优势与科技创新充分对接,主动布局扩张市场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环境,推动新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并以科技商业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贯通式成果转化体系,通过“中试+平台”“验证+中试”“中试+园区”等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应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构建起“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真正将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强化科技服务的保障与支撑。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专利服务等“一站式”公共服务,为全流程创新活动提供规范、专业的配套服务,确保科研创新成果更高效地服务于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撑功能。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专项基金,重点投向市场前景好、技术成熟度高的优质项目及潜力企业,并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同时,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持续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兼具科创和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合理流通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强化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和生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根本
企业是连接技术与市场最直接的桥梁,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从而高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科技力量切实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十五五”规划已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指明方向,也进一步体现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中心的重要性。
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建立分层次、分等级的企业培育矩阵的基础上,设计多维指标评估体系,通过积分制等多种管理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潜力企业集聚。强化大中小企业间的融通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融通创新模式,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等模式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多层次融通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强化企业在创新研发中的主体地位。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更多企业牵头和参与创新活动,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应在基础研究方面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加大对企业基础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研发经费补贴等方式,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前期投入。应提高企业在科技咨询、项目评审等环节的参与度,充分保障企业研发创新的决策话语权。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本文系沈阳市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2025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