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明年春天的沈阳市园林植物标本公园里,一片新栽的“寒域玫瑰”悄然绽放……这是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和沈阳璟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愿望——11月17日,在沈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撮合下,二者签订《寒域玫瑰新品种推广应用合作意向书》,这是一次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也是一场关于“城市之花”的温柔约定。
一座城市的性格
玫瑰,是沈阳的市花,是城市精神的象征。“从情感上讲,玫瑰代表着沈阳坚韧而美丽的性格。”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园林植物研究所所长薛晟岩,从事园林科研数十年,对玫瑰有着特殊的情结,“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玫瑰从文化符号落地为绽放在沈城大街小巷的生态景观。”
据了解,目前寒域玫瑰新品种已进入区域测试与中试阶段,关键是要验证其在沈阳不同实地环境下的性状稳定性和适应性。“实验验证需要完整生长周期的观察,预计至少需要2年时间,开展实验室抗逆性系统测试、展示区的适应性观察、不同区域试点、不同土壤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等。”薛晟岩特别强调,推广寒域玫瑰并非简单地追求“遍地开花”,而是希望用这些低维护、高抗性的品种,科学替代部分需要精细养护的草花品种,为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家企业的理想
在沈阳璟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卞尧的构想中,理想的寒域玫瑰盛开街头的场景,那将是枝条饱满,迎风怒放,远瞧花海连绵,近观娇翠欲滴。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玫瑰品种,在耐寒性、复花性及抗病性方面的综合表现不太理想。”他说,“我理想中的寒域玫瑰,应该能在春夏秋三季开花,从5月到10月花开不败,不同颜色的玫瑰——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甚至还有蓝色、复色,搭配丰富多彩的花型——高芯翘脚、包子状、纽扣芯等,开出一片绝美的玫瑰花海。”
除了观赏价值,玫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神舟十九号带回的“太空玫瑰”种子已经发芽。“希望它的根系更发达,能有效固持土壤,增强抗风蚀能力,通过‘混交林带+玫瑰种植’的模式,形成‘以沙养绿、以绿促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卢卞尧说。
一个平台的支撑
在寒域玫瑰从实验室走向沈城街头的这条科学之路上,离不开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的持续支持。
“创业初期,首先遭遇资金困境,条件平台就给予了创新券的及时支持。”卢卞尧回忆道,“通过条件平台的不间断努力,我们相继和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合作。在关键的实验阶段,还通过条件平台找到了辐照、元素分析、环境试验等方面的大型仪器,为企业节省了很多研发生产成本。”从2022年开始,条件平台在资源、资金、信息上的持续助力,扶持璟瑶园艺逐步成长为拥有十余项专利、完成三个植物新品种登记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花开有时,未来可期。通过此次产学研紧密结合,双方资源互补,未来沈阳的大街小巷,有望都能看到自主培育的寒域玫瑰,三季有花,花开成景。
指尖新闻、沈报全媒体
记者谷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