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买矿石坚持用人民币,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售卖(矿石)

中国买矿石坚持用人民币,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必须用美元售卖(矿石),结果自身又不进口矿石,无法为澳大利亚接盘。 中国在铁矿石采购上越来越强势,干脆就坚持用人民币结算,不再跟着美元的路子走。这事儿得从2025年9月底说起,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突然发通知,暂停接收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包括那些已经在路上的货船。表面上看,是因为铁矿石品质折扣谈不拢,必和必拓想涨价15%,中方不答应。但实际核心是结算货币的问题,中国钢铁企业这些年被美元汇率波动和定价机制坑了不少钱,现在不想再吃这个亏。集团整合了宝武集团等大钢厂的采购需求,统一对外发声,这就让中方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不像过去各家钢厂自己谈,议价能力散乱。 澳大利亚那边是铁矿石出口大国,经济命脉就靠这个,必和必拓和力拓这些巨头对华出口占了大头。中国进口铁矿石里,澳大利亚的份额一度高达60%,单必和必拓一家就占中国总进口的近10%。丢了这个市场,澳洲矿业就得喝西北风。结果美国跳出来搅局,向堪培拉施压,要求澳大利亚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必须用美元结算,说是为了维护全球美元定价体系。但美国自己钢铁产能小,铁矿石进口量连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1%都不到,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货。数据显示,美国每年铁矿石进口也就那么点,远不够给澳洲接盘。这就等于美国光喊口号,没实际行动,澳洲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只能跟着中国走。 澳洲政府和矿企一开始还想硬扛,但现实摆在那儿。中国这些年没闲着,早就在布局铁矿石供应多元化。巴西淡水河谷从2022年就开始和中国签人民币结算的长协,订单量一年比一年大。几内亚的西芒杜矿在中资推动下开发加速,预计很快就能出产能。俄罗斯对华出口份额也在涨,成为靠谱的备用来源。这些变化让中国不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对澳洲的依赖降下来。加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了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给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了独立渠道,结算起来稳当多了。 美国施压澳洲的举动,其实是想稳住美元在大宗商品里的老大地位。这些年,美国用美元当武器,制裁这儿罚那儿,货币政策一变就让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好多资源国吃过亏,甚至闹出债务危机。结果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琢磨,别把命全系在美元上。中国推的人民币结算方案就成了选项,巴西铁矿石出口里不少转用人民币,降低汇率风险,还能直接用人民币买中国工业品。俄罗斯、南非、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也扩大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的使用,就连欧洲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也因为成本和风险考虑,主动选人民币。这不是谁逼的,而是企业自己算账后做的选择。 澳洲矿业巨头们扛不住了。2025年10月,必和必拓经过多轮谈判,同意对华现货贸易的30%用人民币结算,涉及年均8850万吨货,价值上百亿美元。这步让步缓解了库存压力,但也暴露了澳洲的尴尬。力拓那边更早接受人民币结算,显示出巨头们的现实主义。澳洲整体对华铁矿石出口占比从2024年的60%掉到2025年的45%,市场份额流失,价格还得往下压。澳洲政府调整预算,外交上推动,但铁矿贸易格局已经变了,新模式在慢慢适应。 美元长期主导大宗商品结算,但频繁制裁和政策波动让它信誉打折。人民币靠着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和支付体系,给贸易伙伴多一个选择。对于资源国来说,手里有备选才踏实,不用总担心被卡脖子。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统一采购模式,结束了过去散乱谈判的局面,提升了议价力。澳洲矿企像必和必拓,本想单方面涨价坚持美元,结果碰壁,只能让步。力拓的顺应也一样,商业利益摆在那儿。 美国在矿产领域的影响力在弱化。它和澳洲签了稀土协议,想反制中国主导,但铁矿石这块,美国需求太小,帮不上忙。澳洲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占其总出口的绝大部分,丢不起。中国反过来用人民币结算撬动定价权,全球铁矿供应链在重构。更多国家看到好处,南非和中东跟进人民币结算,交易体系趋向多元化。澳洲经济避开大衰退,但依赖中国市场的现实没变。 铁矿石贸易的博弈,还牵扯到更广的去美元化趋势。中国石油贸易占世界26%,中东、俄罗斯、伊朗这些主要进口来源基本用人民币结算。澳洲铁矿石部分转人民币后,美元占比在跌。美国急了,但光施压澳洲没用,因为美国没法提供替代市场。澳洲矿业巨头们在财务上缓解了压力,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吃亏,但也得面对市场份额缩水。巴西等国从中受益,出口份额涨。 全球经济体在重新评估美元依赖。过去十年,美国货币政策外溢让不少国家付出代价,现在人民币方案务实,降低风险。欧洲企业主动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市场交易,基于经济利益。澳洲的让步是标志,显示出资源贸易的权力平衡在移。中国供应多元化和支付体系扩展,让它在谈判中更有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