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户业主连续拖欠物业费,最长的已经5年多。”
杭州富阳一家小区的物业公司,一怒之下将业主告到法院,要求业主支付欠费。
据调查:业主们欠费的单案金额,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总计75万多。
虽然案情并不复杂,但双方都有一肚苦水。
物业公司年年换着花样,“鼓励”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业主却表示,无法理解物业公司的许多行为,“钱要花得明明白白!”
而在近日,在富阳区法院的调解下,70多户业主主动结清拖缴了5年的物业费,怎么做到的?

资料图片
“案件可以一判了之,但只有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通过排查了解,发现该批纠纷涉及业主人数众多、案情类似。
承办法官在熟悉案情、梳理矛盾焦点后,认为这批案件应当找到引发矛盾的“导火索”,从源头下手“一揽子”化解。
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指导调解组织开展先行调解,还邀请物业协会及社区共同参与,组建调解团队联合调解。
凭着以往的经验,调解团队迅速判断:很多业主不是故意不缴物业费,而是对物业公司有怨气。
如何解开业主的心结,成了难题,带着这个疑问,调解团队赶到该小区,实地了解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心声。
“很多业主并非恶意欠费,而是对收费项目存在误解。”调解团队通过前期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后发现,业主的核心诉求是“明明白白缴费”。
为此,调解团队专门组织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召开了协调会。
“我已经买了车位,为什么还要缴管理费?
“已经有物业费了,再收特约服务费岂不是重复收费了吗?”
“他们不是明晃晃地多收我们钱嘛,我是觉得他们收费不合理!”
协调会现场,质疑物业收费合理性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少业主表示对物业收费存有疑虑,要求物业公司公开收费明细及依据。
针对业主提出的“特约服务是否重复收费”“车位管理费是否合理合法”等问题,调解团队结合住建领域相关规范,逐条分析物业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
业主们的收费疑团逐渐解开:“《特约服务协议》与《前期物业服务协议》在服务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特约服务内容》还包括管家服务、幸福社区、高标准物业服务等独立于《前期物业服务协议》外的服务内容,因此不构成重复收费。”
“至于车位管理费,这是针对私人车位提供的管理服务,不属于公共物业服务范围。
“且收费标准已向政府部门备案并获批准,具有合法依据”,调解员耐心向业主们解释。
同时,调解团队也现场指出物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物业公司负责人表态,“我们确实没有定期公开物业费的使用情况,很多地方服务也没有跟上,大家反映的漏水、卫生等情况以后一定会改善”。
经过耐心沟通和情绪疏导,业主们的态度逐渐缓和了下来,物业公司也当场承诺改进服务质量。
“按照法律规定,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签订的物业服务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双方均应诚信履约。”
“业主接受了物业服务需按约缴纳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也应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
调解过程中,法官围绕争议焦点进行释法说理,成功促成其中1户达成调解协议。
随后,调解过程通过小区住户之间“口口相传”,一个月内带动13户业主主动补交物业费,最终促使70余户业主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并补交物业费。
案子虽然结了,但后续行业协会也还将持续跟进,监督物业公司不断完善相关服务。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富阳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潘剑丽介绍说,本案的成功化解,既保障了业主知情权与监督权,促使业主主动交纳物业费,也推动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收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