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团出身=票房毒药?”檀健次用两部小成本电影把这句偏见按在地上摩擦。 《震耳欲聋》2.55亿,《被我弄丢的你》2.11亿,两片加起来成本不到一线流量片酬的零头,却净赚翻倍。 路演现场有观众冲他喊“原来你不仅会唱跳,还会演哭我”,他挠头笑:“那就别把我只当爱豆打卡。” 更狠的是,新片《怒潮》直接杀进悬疑犯罪赛道,宁浩的坏猴子操盘,搭档张婧仪、王传君——摆明了要撕掉“甜宠限定”标签。 2024金鸡奖提名名单出来,他名字夹在戏骨堆里,镜头扫过,他手心全是汗,没拿奖却换来更多剧本递到手上。 中小成本最怕“裸发即扑”,平台一看流量明星就压价。 檀健次反倒成了影院经理眼里的“保本符”,排片经理私下说:“有他,首日能稳8%,上座率掉得慢。”数据背后,是95后观众愿意为他多掏一张票钱,也把“演技”二字从粉圈缩写里捞回主流视野。 有人担心:才两部就吹“扛票房”,是不是太早? 可回看同阶段小生,能连续把小体量片推过2亿线的,去年只有他。 票房不是万能的,却是新人最硬的通行证——先让投资方回本,才有下一次挑剧本的自由。 从舞台灯到银幕灯,他走的不是一夜爆红的路,而是把每一次亮相攒成信用积分。 下次再听到“偶像转演员不行”的老调,大概会先想起那张还在爬坡的脸——电影不多,却部部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