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弹药突然断供!俄罗斯恐怖消耗之下,将军也顶不住了? 有乌克兰情报官员声称,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弹药正在急剧下降,由于朝鲜的库存耗尽,今年的供应量已经减少到了去年的一半以下。 要知道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朝鲜产的炮弹和导弹,早已成为支撑俄军前线火力的关键支柱之一。 根据公开的战场物流记录,截至2025年上半年,朝鲜累计向俄罗斯输送的各型炮弹已经突破1200万枚,短程弹道导弹的交付量也超过150枚,这些弹药一度占据俄军前线火力投射量的五成以上,直接填补了俄军本土产能的巨大缺口。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弹药消耗量早已达到令人咋舌的水平。在2024年顿巴斯地区的拉锯战中,俄军单日炮弹投射量最高曾突破3万枚,这样的消耗速度即便放在二战时期也极为罕见。 乌克兰东部战线的俄军炮兵指挥官曾在日记中记录,一门152毫米加农炮在24小时内连续发射200余发炮弹,炮管因高温发红而不得不频繁更换,这样的高强度使用让弹药库存始终处于紧绷状态。 朝鲜与俄罗斯的弹药合作并非一蹴而就,双方的协作始于2024年签署的战略伙伴协议。 协议达成后,朝鲜迅速开启了对俄弹药供应的快车道,首批约100万枚炮弹在当年就被紧急送往顿巴斯前线,直接支撑了俄军的夏季攻势。 紧接着,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年供应量飙升至400万枚,这些弹药大多是适配俄军现有装备的122毫米榴弹炮炮弹和152毫米加农炮炮弹,刚好契合俄军的装备体系。 支撑起如此庞大供应量的,是朝鲜国内200多家重新启动的军工厂。这些工厂从原本的半闲置状态转为24小时三班倒的高强度运转,车间里的老旧机床被数控系统替换,工人队伍也在不断扩充,不少技术工人甚至放弃休假投身生产。 俄罗斯为回报这份支持,不仅向朝鲜输送了急需的钢铁和化工原料,还分享了导弹制导领域的核心技术,帮助朝鲜提升弹药的命中精度。 但库存的消耗速度终究超出了生产的补给能力。早期的弹药供应主要依赖冷战时期遗留的库存,那些封存多年的炮弹经过简单翻新就被送上战场,虽然解决了俄军的燃眉之急,却也加速了库存的见底。 随着库存快速见底,朝鲜不得不转向全新生产,但原材料的短板很快暴露出来。朝鲜的军工生产长期受国际制裁影响,部分关键化工原料和金属材料依赖进口,即便有俄罗斯的原料支援,产能提升速度也难以跟上俄军的消耗节奏。 弹药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供应速度。初期供应的炮弹因工艺粗糙存在较高哑弹率,部分批次哑弹率甚至超过15%。为改善这一问题,朝鲜军工企业引入了更稳定的推进剂和电子元件,将弹药可靠性提升至95%以上,命中精度也提高了15%。 这样的技术升级需要更复杂的生产流程,原本每月能生产数十万枚的生产线,在升级后产能出现短暂回落,直到2025年才逐步稳定在百万枚级别,但仍难以填补俄军的缺口。 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的哈尔科夫方向冲突中,俄军使用的炮弹有40%来自朝鲜,短程弹道导弹的占比更是高达60%。朝鲜提供的KN-23和KN-24型短程弹道导弹,射程覆盖数百公里,配备惯性导航系统,抗干扰能力比俄军原有型号增强20%,这些导弹多次用于打击乌克兰后勤枢纽,有效缓解了俄军导弹储备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