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

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全球产业界一度以为,中国在稀土出口上动手,已经亮出了压箱底的牌。但事情的发展明显超出了预期。 先说美澳那笔 12 亿美元的稀土大单,当初可是被西方吹成 “破局神器”。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拍着胸脯说,要给美国军工供稀土,结果货一出来就露了怯。 他们炼出来的稀土,纯度才 99.5%,而中国的标准是 99.999%。别小看这几个小数点,差一点就用不了 —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爱国者” 导弹的制导系统,没那超高纯度的稀土磁体,根本转不起来。 更绝的是,莱纳斯的生产线离不开中国的离心萃取机。这机器是分离稀土的核心设备,全球就中国造得又好又耐用。他们从中国买了设备,本想自己玩,结果发现控制系统被远程锁定了。 想开工?得定期买中国的软件升级包,不然机器就是一堆废铁。这就叫,你买了我的设备,还得听我的规矩,想绕开中国,想都别想。 美国不甘心,又想在专利上找补。他们联合盟友搞 “专利共享池”,想抱团绕开中国的专利壁垒。可查了一圈才发现,全球 68% 的稀土相关专利都在中国手里,光离心萃取机这一项,中国就占了 90% 以上的专利。 莱纳斯曾偷偷搞了个替代工艺,结果被中国企业告上法庭,一判就赔了 3.2 亿澳元,最后还得乖乖签协议,承认中国的专利主导权。 这边设备和专利卡得死死的,那边美国又出了个 “供应链备案令”,逼着全球稀土企业交原材料来源、技术图纸。本想逼着中国企业露底牌,结果把欧洲企业坑惨了。德国博世集团 60% 的稀土磁体都从中国买,要是按要求备案,商业机密全泄露;不备案吧,美国市场就没了。 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军工企业不认别的货,只认中国标准的产品。欧洲客户也跟着要中国的检测报告,搞得美国的 “备案令” 成了笑话。 原来中国早就悄悄拿下了国际标准的话语权。ISO 那个稀土国际标准,就是中国主导制定的。现在全球卖稀土,都得按中国的标准来检测、来认证。美国想另起炉灶搞一套?没人买账,毕竟中国的标准又严又实用,跟着走才不吃亏。 西方还以为攥着稀土矿就有底气,结果栽在了环保上。中国的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技术,又省水又省电,废水排放比西方少 75%。可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处理放射性废水每年就得花 1.2 亿澳元,还老被当地居民抗议,生产许可证能不能续期都悬。 让他们最想不到的是,中国早就搞起了稀土回收。全球首条电子废弃物回收生产线一开通,旧手机、旧电池里的稀土就能提炼出来,纯度照样 99.999%,价格还比新矿低 25% 到 30%。 这一下,西方的原生矿成本优势直接归零,想靠卖矿石赚钱?根本拼不过中国的再生稀土。 高端市场上,美国更是没辙。以前日本日立金属垄断着高端稀土磁体,现在中国企业不仅突破了技术,良率还达到 98%,比西方高一大截。 美国国防部嘴上说要从澳大利亚买,可实际用下来,质量不稳定,偷偷还得从中国进货。毕竟军工产品可不敢马虎,差一点就可能出大问题。 中国还联合 “一带一路” 国家搞了个 “稀土银行”,用人民币结算供货。以前稀土定价权在美元手里,现在中国慢慢把主动权拿回来,美国想靠印钱操纵价格,越来越难了。 你看这连环局,设备卡脖子、专利锁路径、标准定规矩、回收压成本,每一步都踩在要害上。美国拉着盟友忙前忙后,看似动作不断,实则处处被动。 他们以为中国的底气是 “堵”,其实是中国自己造得好、看得远 — 从开采到分离,从技术到回收,全产业链都攥在手里,这才是真的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