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陆批高市早苗,赖清德今天(17日)早上妄称,“中国对日本复和式攻击,严重冲击印太和平稳定;也呼吁中国克制,不要成为区域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应该要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轨道上。” 啥叫 “复和式攻击”,纯属瞎编乱造的新词,根本没半点事实,就是为了讨好美日,给“台独”找借口,把自己包装成“和平使者”,实则满肚子分裂坏水。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赖清德那句“大陆对日本复和式攻击、冲击印太稳定、不要做麻烦制造者”,一出来就让人眉头一皱——怎么突然把三顶大帽子扣到大陆头上? 但只要把前因后果理一理,你会发现这句话不是随口抱怨,而是彻彻底底的“倒叙”:真正挑事的人被说成受害者,真正维权的人反倒成了“破坏和平”的那一方。 事情得从前面高市早苗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存亡危机事态”说起,这句话不是外交客套,而是赤裸裸把日本往台海推、把台湾往日本拖,摆明要把两岸冲突国际化、军事化。 它同时踩了中日联合声明、踩了一中原则,也踩了战后日本一直必须遵守的安全限制,放到任何国家,都得跳脚。 大陆的反应也不复杂:外交上点名批评、交涉;舆论上揭出日本右翼的危险言论;军事上在自己家门口演训,展示维权能力。 这些动作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你的话越线了,我得提醒你别乱来,”没有越海,没有越线,没有干涉别人内部事务,就是标准的反制。 结果到了赖清德嘴里,这些动作被混成一个模糊的“复和式攻击”。 这个新词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就是把所有大陆的动作捏成一团,包装成“大陆对日本全面施压”。 他说这话不是为了分析局势,而是为了把日本原本的挑衅从画面里抹掉,让人只记得后半段的“大陆反应”,这就像打架的时候,把挑事那一拳剪掉,只给你看对方回击的片段。 那为什么他这么急着替日本挡?因为过去几年,他正把台湾一步步推进美日的战略框架里。 先从军事看,台军和日本自卫队的互动早不是新闻,官方称“救灾演练”“通信测试”,但内容都是提前磨合系统、互通机制。 日本还在石垣岛部署射程覆盖台海的反舰导弹,离台湾才一百多公里,岛内居然没有半句批评,因为赖清德默许甚至推动让自卫队以“顾问”身份进入台军体系。 这不是求和平,这是主动让台湾进入别人军事部署的前线。 在经济上,他推“非红供应链”,让企业撤离大陆,跑去日本设厂,结果台积电日本厂亏三百多亿,岛内就业凉下来,年轻人工资更难涨,技术工业靠的是市场,而不是喊口号。 赖清德为了政治姿态硬切链,台湾反而要替日本的高成本买单。 认同层面更狠,他的课纲把抗日历史删删减减,把日本殖民包装成“现代化时期”,台湾年轻人对几百万同胞的抗战牺牲越来越陌生,对日本的好感却越来越“自动化”。 日本机构趁机往台湾校园砸钱、建社团、搞文化渗透,塑造一种“台湾和日本天然更近”的认知,赖清德不是阻止,而是张开双手欢迎。 在岛内,他则用“境外势力”“国安”当万能武器,把统派媒体、和平主张、两岸交流统统压住,嘴上说自由,实际上把台湾变成一个信息过滤岛。 谁敢说统一、说合作,就可能被贴标签,这样的环境下,他当然敢不断重复“印太和平”“国际规则”,因为他确保岛内大多数人只能听到这一套。 可问题就在这里,他讲的“规则”不是战后国际秩序那一套,真正的规则很简单:台湾属于中国;日本不得跨越军力限制;台海是中国内部事务。 这是联合国框架、二战安排、国际共识,不论谁执政,原则都不会变。 赖清德所指的“规则”,其实是美国和日本正在努力建构的那套“印太规则”:日本可以军力正常化;台湾要和美日深度连结;两岸问题被包装成“区域课题”;大陆维护主权被反向说成“扰乱秩序”。 这一套不是世界规则,而是特定国家希望你接受的规则。 说穿了,他不是在呼吁和平,而是在替美日的战略布局画合法性,他那句“复和式攻击”不是一句分析,而是一块标牌:写着“我站哪边,我押哪边,我不跟大陆沟通,我赌外部势力,” 可是台湾民意根本不是这个方向,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不要战争、反对台独,超过七成希望缓和紧张,国际社会也不跟他走,美、日之外的国家几乎一边倒坚持一中原则。 换句话说,他说“印太稳定”,但真正把台海拉向高风险的,就是他的路线。 回头看,他那句抱怨其实暴露了三个核心事实:第一,他完全站在日本右翼那一边;第二,他把台湾安全押在外部势力身上;第三,他愿意为了台独路线,把整个区域拉到更危险的位置。 嘴上喊和平,行动在拆稳定;口头讲规则,实操在改规则;表面像在维持秩序,实质是挑高风险,他口中的“麻烦制造者”,其实照着镜子就能找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