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这样! 泰国正式宣布! 中国与泰国的农业合作迎来新突破!在近期的双边高层会谈中,泰国总理阿努廷·参威拉恭正式官宣,中方将追加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这笔大额订单预计年内完成交付,对正处出口承压期的泰国农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以来,泰国大米出口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尽管2023年泰国大米出口额曾实现29.3%的同比增长,但据开泰研究中心最新预测,2024年其稻米出口量将从上年的880万吨下滑至790万吨,同比降幅达10%,出口额也将同步减少13%,核心原因是印度可能重启白米出口引发的市场竞争冲击。 而中方50万吨的追加订单,直接为泰国米市注入强劲信心——目前该国大米市场信心指数已回升12个百分点,优质茉莉香米的市场价格更是攀升至每吨20000-21500泰铢,较此前出现显著上涨。 很多网友难免好奇:“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居高位,为啥还要大举进口泰国大米?”其实这背后藏着三重深远考量: 夯实粮食安全底座:多元化进口是保障口粮供应的重要战略,通过拓展多国货源,可有效规避单一供应渠道可能出现的风险,让粮食安全防线更稳固; 对冲全球市场波动:当前国际米价受地缘政治、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波动剧烈,提前锁定大额订单,能有效规避后期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物流红利释放优势:中老铁路通车后,泰国大米输华的运输成本直接降低40%,叠加最新出台的出口便利化新规,让这笔贸易的性价比再上台阶。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孤立的贸易合作——泰国同步推进向新加坡出口10万吨大米的业务,以此优化出口布局、分散市场风险。 而本次50万吨订单,也是中泰此前约定的1000万吨大米进口总量框架下的重要延伸,更是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的合作亮点。 事实上,中国早已是泰国大米的核心出口市场,2023年内地及香港地区合计进口泰国大米超62万吨,仅当年12月单月进口量就达10.84万吨,持续稳居泰国大米最大进口市场地位。 这笔50万吨的大米交易,本质是中泰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一次战略协同。 未来,两国合作还将向农业科技研发、跨境物流升级等多个领域深度拓展,既帮助泰国稳定农业产业发展,也让中国消费者能持续享用到优质香米,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看中泰这50万吨大米交易,真觉得挺有门道的。咱们自己粮食够吃还进口,不是多此一举,是多留个保障,万一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国际市场波动,也不怕断供。 而且这也不是单方面帮泰国,他们有好米,我们有市场,中老铁路还省了运输成本,是互相受益。 这种合作不只是买米那么简单,还能深化两国的联系,让供应链更稳。现在全球市场变化多,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才是真的靠谱又长久。 读者们,你们觉得呢?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