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青年装?中山装?日式立领学生装?该分清还是要分清! 中国近代史上,从54运动开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其中,54运动的主力是大学和中学的学生,因此,他们身上的那件学校制服,也就成为一种新风尚,被叫做54青年装。 可是,54青年装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是从日本学来的……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么一个小国,能把偌大的中国也能打败了,非常不能理解,因此,反而兴起了一股赴日本留学的热潮。 这些进行近代革命和变革的先贤们,当时就是想看一看,为什么日本鼓捣一个明治维新就能强大起来?我们中国搞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怎么就不行? 他们到了日本以后,充分的认识到日本的变革不是为了维护旧的封建王朝体制,而是一场遍及于整个社会制度的全面变革。 也正是从这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开始转变为革命党,从此立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把中国变为民主共和国。 还是这批人,他们把当时的日本立领学生装带回了国内,在后来大规模办学开启民智的运动中,将这种学生装定成了中国学校的校服。(图一是当时同盟会东京部分骨干人员的合影)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成立的北洋政府,基于当时的现实考虑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发了《学生校服章程》,正式规定了男女学生校服的款式。 1918年的54运动期间,中国知识界进一步提出了要变革传统,“男脱长袍,女去旗袍”,进一步把这个学生的校服变成了知识青年阶层,普遍的着装。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为了对抗北洋政府鼓吹“尊孔复古读经”试图维护就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先进的中国知识界,把这1套衣服叫做54青年装,用作反抗和进步的象征。 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认识到了日本曾经对他革命努力的支持,其实是包藏着祸心的,因此,他在设计新的民族服装的时候,一方面愿意借鉴日本,当时这个立领学生装的款式,另一方面,他坚持要有新的改进,以提供新的寓意。 最后他设计出来的这套中山装的寓意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礼义廉耻四德。袖子上的三粒袖扣代表三民主义,衣襟上的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四个带兜盖衣服口袋象征礼义廉耻,代表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