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伊拉克选举总理苏达尼派胜利,孙玉良:真正的“碰撞”刚刚开始!】伊拉克的选举结果

【伊拉克选举总理苏达尼派胜利,孙玉良:真正的“碰撞”刚刚开始!】伊拉克的选举结果一落地,苏达尼的名字又一次站在了政治牌局的正中央。46个议席,让他领导的“重建与发展联盟”成了这一轮的头筹;紧接着,他与马利基等什叶派政治力量一道,把“协调框架联盟”再次撑成议会最大党团。看似一切稳稳当当,仿佛下一届政府的方向已经写好,可伊拉克的政治从来不像简单的数学题,更像是一口沸腾的大锅,表面看着平,底下永远在翻滚。这一届伊拉克选民给出的信号很直白:想要一个能持续干活、不折腾、看得见成果的政府。过去两年,苏达尼在治安、反恐、基建这些最直接、最影响民生的领域扎扎实实地补漏洞。贫困率降低、供电供水覆盖率上升、1400多个被搁置近二十年的基建项目里,已经有五百多个被重新启动。那些荒废的道路、搁置的电站、停工的公共设施重新动起来,是伊拉克民众对“国家终于再往前走”的实感来源。石油日产量能维持在400万到460万桶之间,虽然被OPEC+的减产和地区不确定性逼得有点拧巴,但总体稳定,给财政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当然,这些成果没法瞬间改变20年来累积的压力,但它们至少告诉民众:只要政府稳得住、方向不变,生活可能慢慢好起来。然而,伊拉克的政治舞台上,从来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苏达尼能否继续执政,要看什叶派内部协调,也要看他能不能跟逊尼派、库尔德政党谈出一个各方都能勉强点头的组合。伊拉克的执政联盟,向来不是单纯拼席位,而是调宗派、顾族群、兼地盘。每一次组阁,都像一场需要不断校准平衡的杂技表演。更棘手的是,大量影响伊拉克未来的力量并不来自国内,而是从外部不断推门进来。美国希望伊拉克解除什叶派民兵武装——这是一个牵动政治、经济、安全多条利益线的重议题。许多民兵组织已深度嵌入地方治理和商业活动,引得动的部分不多,动得快了还会让地区势力格局跟着晃。苏达尼虽然说过“全国统一共识”将在外军撤出后整合民兵,但这一步走得太快,会引发内部焦虑;走得太慢,美国会继续施压。叙利亚那边,安全局势仍像一根不定时跳动的电线。伊叙边境,极端组织的活动从未真正停止。尼尼微、安巴尔等什叶派以外的省份,对边境安全格外敏感,也因此给足理由要求在新政府中拥有更多安全领域的话语权。库尔德政党则盯着北部安全自治空间,想在边境压力升温的时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一个边境问题,牵扯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而这张网的每一个节点,都会反映在政府的政治谈判上。而伊朗与以色列关系若再度升温,伊拉克会立刻感到来自两边的张力。地理位置让它天然成为中东地缘政治的交汇处,任何波动都可能让内部宗派关系出现裂缝。什叶派政治力量、伊朗的地区影响、美国的战略布局……所有这些外部牵引力都在不断塑造着伊拉克政治的走向。中东一旦发出一点火光,伊拉克的政治温度都会被跟着拔高。话虽如此,这次选举仍给伊拉克带来了久违的稳定感。民众愿意选给一个能让城市亮灯、供水通畅、街区更安全的政府,也说明了一个朴素需求:希望国家有一个可预期的未来。在经历了2003年战争后的二十年动荡之后,这份期待本身就是伊拉克社会最珍贵的资源。未来的压力不会减少:经济转型还在路上,民生改善需要长期投入,安全问题始终横在正中,外部局势不断牵制国内政治空间。伊拉克这个国家,就像在风口浪尖上修房子,刚把地基打牢,又来了新的风向。可哪怕如此,那些重新启动的基建,那些重新亮起的灯,那些逐步恢复的社区安全,都说明伊拉克今天并不是在原地踏步。新议会、新布局、新谈判都在前头等着苏达尼和他的盟友。不同党派会继续拉扯,外部压力会继续压来,宗派利益也不会突然消散。伊拉克要走出过去二十年的循环,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能赢选举的政府,更是一个能跟所有力量共存、共谈、共撑的治理体系。2026年会是新周期的起点,也将是伊拉克能否稳住发展道路的一场长期考试。风会继续吹,但伊拉克能否在风里站得住,是这届政府必须答出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