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角斗愈演愈烈,韩国悄悄站队,叫停韩日联合演练 东北亚这阵子的气氛本来就够紧绷的,中日这边外交上的摩擦一波接一波,没等大家琢磨透接下来的走向,韩国那边不声不响就搞了俩动作,比喊多少句 “中立” 都实在。 刚过去的周末,韩国官方直接把东北亚三国的称呼给定死了,就叫 “韩中日”,还把跟日本约好的联合演练给叫停了。 这俩事儿凑一块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韩国这是悄悄站好队了,没打算再跟之前似的,跟日本绑那么紧。 别小看这三个字的顺序,里头全是外交上的门道。之前有阵子,韩国为了跟日本显得亲近,特意把顺序调成 “韩日中”,那会儿恨不得跟日本贴一块儿,连说话都要往日本那边凑,好像这样就能沾着啥好处似的。 现在倒好,直接改回 “韩中日”,还特意说这才是大家一直用的 “惯用说法”,不是随便改个名儿那么简单 —— 这明摆着是把之前的热乎劲儿给收回去了,告诉外界:别再把我跟日本硬绑一块儿说了,我跟他没那么近。 这边称呼刚定下来,那边跟日本约好的联合演练就黄了。本来俩国都计划好要搞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之前还放出风来,说这演习是 “关系回暖的招牌”,意思是要让大家看看韩日关系有多好。 结果韩国这边没打招呼似的,直接通知日本自卫队,这演习先搁着,啥时候再搞没个准信儿。 没说啥复杂理由,也没跟日本掰扯,就这么轻描淡写把事儿给停了,可这态度比说一万句 “我不想跟你合作” 都清楚。 中日现在正闹得厉害,韩国夹在中间,心里门儿清 —— 要是还跟之前那届政府似的,跟日本走太近,不光国内老百姓不答应,跟中国这边的往来也得受影响。 要知道韩国好多支柱产业,比如汽车、电子产品,一大半市场都靠中国撑着,真要是为了日本把这层关系搞僵了,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之前那届政府跟日本走得近,想着靠日本搭线,结果没捞着啥实在的,还得应付国内对日本的不满,现在换了路子,不声不响调整立场,比咋咋呼呼强多了。 韩国也不傻,没选择公开跟日本掰扯,也没直接倒向中国,就用这俩实在动作传递信号 —— 改称呼,是告诉所有人 “我跟日本没那么亲近了”;停演习,是用实际行动断了日本想拉自己搞小圈子的念想。 这样做既回应了国内对日本的不满,又不让中国觉得自己立场模糊,还能跟其他方面维持住关系,分寸拿捏得挺准。毕竟外交场上不是喊口号就行,得看实际动作,这俩事儿一办,比说多少漂亮话都管用。 之前日本总想着拉韩国搞小圈子,一会儿说要 “深化合作”,一会儿又提 “历史和解”,其实就是想把韩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好跟中国较劲。 结果韩国现在这么一弄,等于悄悄拆了日本的台 —— 你想拉我,我不接茬,还悄悄把跟你的距离拉开,之前攒的那点 “亲近感”,这下算是全没了。日本估计得琢磨好一阵子,接下来再想拉韩国合作,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中日这边看在眼里,也能琢磨出味儿来。本来俩国角斗就够热闹的,韩国这么一站队,等于给这紧张的局势添了个变数。 中国这边能明白,韩国没打算跟日本一起针对自己,后续打交道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考量;日本那边则得掂量掂量,没了韩国这个 “潜在盟友”,接下来跟中国较劲的时候,手里的牌又少了一张。 东北亚这盘棋本来就复杂,谁都不想先挑事,但立场又不能含糊。韩国这么做,既没打破地区平衡,又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比那些光喊口号不干活的国家强多了。 毕竟外交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韩国这回算是把这个道理悟透了 —— 犯不着为了跟日本凑近乎,把自己的好处丢了,安安稳稳站好队,保住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接下来就看日本怎么接招了,要是还拎不清,非得再找韩国套近乎,估计也是热脸贴冷屁股;中日这边的角斗还得继续,但因为韩国这波操作,后续的互动估计要变个样,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不管不顾。 总的来说,韩国这波悄悄站队的操作,算是走稳了,既没得罪谁,又明确了立场,还保住了自己的好处,比之前跟日本硬凑的路子聪明多了。 东北亚这后续的走向,因为韩国这俩不声不响的动作,倒是多了不少看头。 参考文章:邵永灵 11.17 中日外交角斗愈演愈烈,韩国悄悄站队,叫停韩日联合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