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假如二战时德国统一了欧洲,欧洲的发展会不会比现状强? 就说一点,在一个意识形态压

假如二战时德国统一了欧洲,欧洲的发展会不会比现状强? 就说一点,在一个意识形态压过科学真理的国家,也就是纳粹德国,其创新精神肯定会被大幅削弱,甚至带来科技上的衰退。 1930年代,纳粹党逐步在德国掌权后,一些德国物理学家借此东风掀起了“雅利安物理学”运动,驳斥“犹太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其他基于现代理论的物理学。 ​这场运动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领导,也就是菲利普·莱纳德和约翰内斯·斯塔克,例如莱纳德称爱因斯坦的理论为“犹太骗局”,并在他的教科书《德意志物理学》中声称:“如同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一样,科学是由种族决定的”,并将牛顿、伽利略和法拉第划为“雅利安人”, 他们最终在1931年出版了《百名作者反对爱因斯坦》一书。1932年12月,爱因斯坦意识到自己在德国待不下去了,就逃离了德国,随后他的科学著作在柏林被公开焚烧,政府没收了他和妻子的银行账户,他们位于柏林附近的夏季别墅据称也遭到了武器搜查。爱因斯坦“因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于1933年放弃了他的德国公民身份”。 1935年,这项运动被《纽伦堡法案》所取代:“德国不再有任何犹太物理学教授,因为根据《纽伦堡法案》,犹太人不允许在大学工作”。 这场运动不仅针对犹太物理学家,也针对那些继续教授相对论的非犹太科学家。维尔纳·海森堡也因为捍卫现代物理学,在党卫军的期刊《黑衣军团》中被贴上了“白犹太人”的标签。 而直到1930年代末,纳粹才短暂放松了迫害,这是出于军事上的实用主义考虑,但纳粹根子底还是不信这套的。 有人吹V2火箭,殊不知,V-2 的生产过程是很残酷的,就连V-2火箭的理论和奠基本身,也不是在纳粹统治时期,最早可追溯到魏玛德国时期,但是纳粹用更多强制手段推进了进度而已。 在盟军轰炸了佩内明德的研究设施后,火箭的生产被转移到了一个名为米特尔维克的地下工厂。这座工厂是由来自米特尔堡朵拉集中营的,大约6万名“奴隶”建造和运营的。 在纳粹“通过劳动灭绝”政策下,这个地下工厂没有太阳、没有医院甚至没有食物,死亡率高得惊人,估计有2万名“奴隶”死于其中。 也就是说,V2火箭炸死的人,还没制造他的人死的多,真正的创新需要思想自由、合乎伦理的研究实践和开放的科学探究——所有这些都与纳粹意识形态根本不相容。许多人往往忽视了战后自由回归欧洲带来的巨大好处,从这个小角度看,就能看出纳粹统治下的欧洲,反而会大规模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