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叫板,把中国提琉球问题说成是“干涉”,还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叫板,把中国提琉球问题说成是“干涉”,还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番强硬表态,源于上个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发言。   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联大第三委员会上,首次将冲绳民众明确定义为“原住民”,并直指日本政府对他们存在系统性歧视,要求其正视历史。   此言一出,立刻刺痛了东京的敏感神经。日本外务省紧急回应,矢口否认“冲绳原住民”的说法,只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   显然,中方这次精准的切入点,让日方感到措手不及。   客观上看,高市早苗在11月16日国会上的激烈反应,并非心血来潮。   她上台后,个人支持率已从最初的82%暴跌至69.9%,国内通胀高企,米价暴涨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米骚动”,民众怨声载道。   再加上近半年来,日本各地发生超百起棕熊入城伤人事件,政府应对不力广受批评。   其执政联盟在国会还面临“双少数”的窘境,施政举步维艰。高市此刻急需一个强硬的外部议题,来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   同时,作为日本政坛著名的右翼人物,高市早苗隶属于长期否认侵略历史的“日本会议”。   她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论调,并暗示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也是为了巩固自身保守派基本盘,迎合右翼势力的政治诉求。   不过,高市早苗试图将中方关切琉球历史与人权问题简单粗暴地定义为“干涉内政”,在法理和历史上恐怕都站不住脚。   琉球问题的复杂性,远非一句“日本固有领土”就能掩盖的。   历史上,琉球王国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   1879年,日本通过武力手段强行吞并琉球,史称“琉球处分”,这一单方面行为从一开始就缺乏国际法理依据。   更关键的法理依据在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安排。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小岛。   琉球群岛的最终归属,按规定应由国际社会共同决定。   1972年,美国将琉球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日本,但这份《归还冲绳协定》本身并未解决主权问题。   而且,这一移交未经联合国授权,中国政府从始至终都明确表示,该协定是非法和无效的。   高市的强硬言论,也彻底无视了琉球本地民众的真实意愿。   根据2025年的最新民调,高达70%的琉球居民希望实现独立或高度自治。   在18至30岁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更是从2010年的12%飙升至37%。   对他们而言,身份认同的撕裂感愈发强烈。   56%的年轻受访者自认为是“琉球人”,而非“日本人”。这种离心倾向的根源,直指驻日美军基地问题。   琉球群岛以占日本国土0.6%的面积,却承载了超过70%的驻日美军基地。   自1972年以来,美军在当地制造的各类犯罪案件超过6000起,环境污染和噪音问题更是罄竹难书,当地民众的反基地抗议浪潮从未平息。   而高市政府不仅没有正视这些诉求,反而变本加厉,于2025年在宫古岛等地增设导弹部队,强化军事部署。   此举被当地媒体和民众怒斥为“将琉球变为前线堡垒”,是企图牺牲琉球来保全日本本土。   高市的极端言论在日本国内也未能获得普遍支持,反而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   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等人罕见地齐声发声,批评高市的说法才是“干涉中国内政”,警告其不要煽动冲突。   就连执政联盟内部的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也公开表示,希望高市能修正其言论。   冲绳本地媒体《琉球新报》更是发表社论,斥责高市“无谓煽动地区紧张”,其言论完全不能代表琉球民意。   国际社会的反应则更为微妙。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第一时间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抗议,质问日方“是否意图阻挠中国统一”。   紧随其后,俄罗斯外交部也重申“北方四岛”属于俄罗斯领土,强调二战结果不容撼动,与中方形成了巧妙的战略呼应。   作为日本最重要的盟友,美国此次的态度却显得异常暧昧。   驻日大使伊曼纽尔虽高调访问了距离台湾仅111公里的与那国岛,宣称要“彰显对华威慑”,但对高市早苗那番突破底线的言论,却始终没有公开表示支持。   最新的进展显示,这一事件正朝着更深层次的博弈演变。   在联合国,已有132个国家联署提案,要求正式启动对琉球主权归属的调查程序。   同时,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已正式向海牙国际法庭提起诉讼,指控1971年美日《返还协定》缺乏法律效力。   与此同时,中国社科院迅速成立了“琉球研究中心”,开始系统性地整理相关历史法理依据,展现出中方准备进行长期学术与外交博弈的姿态。   高市早苗本想通过制造外部危机来掩盖内政的失败和战略上的焦虑,却不料引火烧身。   不仅没能压制住中方的发声,反而让琉球地位未定论这个潘多拉魔盒被彻底打开,并迅速国际化。   这颗由她亲手引爆的政治炸弹,最终炸伤的恐怕是日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