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明朝灭亡,为什么最后是清朝得了天下?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字:制度。 要理清这个问题,

明朝灭亡,为什么最后是清朝得了天下?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字:制度。 要理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他建立的“重文轻武”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超级深。 自此,文臣地位不断提升,武将逐渐被压制。到了明朝末年,这一传统已积重难返。 不妨看看汉朝的成功经验。汉朝立下一个铁律:非军功不得封侯。想要封侯拜相,就必须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无不是凭借战功获得尊荣。这套制度确保了国家最高层始终由能征善战的军事精英主导。 然而从魏晋时期开始,政治生态发生了转变。门阀士族势力崛起,他们既掌控朝政,又广占田产,还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赋税,成为特权阶层。 这些人在朝中身居高位,在地方占有大量土地,却往往缺乏真正的军事才能。明末的东林党便是如此,虽然善于清谈议论,但当李自成大军压境、清军入关之时,却无人能够担当御敌重任。 清朝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八旗制度。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了军事贵族的作用,每位旗主都是真正的军事统帅,战时领兵作战,平时管理政务,形成了高效的军政合一体系。 对比明清两朝的将领处境尤为明显:在明朝,即便是洪承畴、吴三桂这样的将领,在文官面前也要低人一等;而在清朝,多尔衮、多铎等王爷个个都能亲自上阵杀敌。 究其根本,清朝的制度更接近汉朝,由军事精英主导国家事务;而明朝则延续了宋朝的文官治国传统,导致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 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朝的统治根基已经彻底腐朽。文官集团仍在争权夺利,武将们离心离德。此时八旗铁骑大举入关,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 清朝的成功并非因为其本身多么强大,而是明朝自废武功的结果。当一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去钻研科举八股,无人愿意投身军旅时,这个国家的衰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国防建设更是立国之本。唯有文武并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