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为什么最后是清朝得了天下?原因就俩字。 这事儿得从一千多年前的赵匡胤说起。这位老兄搞了个“重文轻武”的制度,彻底带偏了节奏。 从此以后,文人地位越来越高,武将越来越憋屈。等到明朝末年,已经积重难返。 看看人家汉朝怎么做的?汉朝有个铁规矩:非军功不得封侯。你想当侯爷?可以,去战场上真刀真枪挣军功。 卫青霍去病哪个不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就保证了最上层始终是能打仗的军事贵族。 可是从魏晋开始就乱套了,门阀士族崛起了。这帮人既当官又占地还逃税,简直就是古代的特权阶级。他们在朝堂上占据高位,在地方上霸占良田。 最要命的是,他们根本不会打仗,就像明末的东林党,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真等到李自成打过来,清军入关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满清凭什么能成功?八旗制度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制度把军事贵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每个旗主都是实实在在的军事领袖,打仗时能带兵,和平时期能管理。 最典型的对比,明朝这边,洪承畴、吴三桂这些将领打得再好,在文官面前也得矮三分。而清朝那边,多尔衮多铎这些王爷哪个不是亲自上阵砍人? 说到底,清朝的制度更接近汉朝——军事贵族说了算。而明朝延续了宋朝那套,让文人管武将,结果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等到李自成打破北京城,明朝已经烂到根子了。文官集团还在争权夺利,武将们离心离德。这时候八旗铁骑杀过来,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不是满清太厉害,而是明朝自己把武功给废了。如果一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去考科举写八股,没人愿意当兵打仗,那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国防力量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重文是好事,但不能轻武。否则,再富裕的江山,也经不起别人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