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默茨在会上说得一点都不含糊,没给后续解释留任何余地,她甚至直接点了华为、中兴这些中方供应商的名,说要把它们彻底排除在6G建设之外。 熟悉德国电信政策的人都清楚,这不是临时起意的突发决定,而是德国憋了好久的战略延续。 早在2024年7月,德国政府就已经放出风声,要求国内运营商在2026年底前把5G核心网络里的中国设备全清出去,到2029年底前,连通信塔、传输线路、天线这些外围设备也得全部换成非中企的产品。 跟这个表态配套的,是德国早就铺开的“去中国化”布局。默茨在同一场合还强调,德国政府会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微电子、生物技术当成未来创新政策的核心,要把所有资源都砸到这些领域里,提升竞争力,绝不能让中国在这些赛道上抢了先。 他还专门给欧盟提建议,说“不能让美国和中国说了算技术的未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欧洲能不能保持繁荣,能不能守住安全和自由。 为了撑起这个宏大的“自主计划”,默茨特意提了要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开“数字主权峰会”,商量着怎么联手摆脱对中美科技巨头的依赖,摆出要走“欧洲第三条路”的架势。这个看着挺有志气的战略规划,背后藏着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深层焦虑。 这些年,从亚洲的芯片到美国的人工智能,再到云服务领域,欧洲在关键科技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小。有数据摆在那,欧洲5G基站里近三分之一都是中国产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企业占了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量子计算的核心专利也大多攥在中美手里,这种“技术上被卡脖子”的现状,让欧盟坐不住了。 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自然把数字主权当成了必须守住的底线,想借着法德联手在6G这种未来赛道上抢回主动权。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莱茵河还宽。 默茨的话刚落地,德国国内的质疑声就没断过,最直接的就是巨额成本带来的压力。 巴克莱银行算过一笔直观的账,单是把现有的华为设备换掉,直接开销就高达25亿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快200亿了,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一年基础设施预算的12%。 分摊到具体运营商身上,压力更明显,德国电信要独自扛11亿欧元,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各要掏约7亿欧元,其中德国电信这笔钱,就占了它去年本土资本支出的23%。这还只是看得见的硬件更换费,工程停机造成的损失、新设备调试的技术成本、人员培训的开支,全都没算进去。 英国当年禁用华为的教训就摆在那,英国不仅多花了31亿美元,5G建设进度还直接慢了2到3年,而德国要替换的规模是英国的3倍,延误的风险只会更高。 更让德国政府头疼的是钱从哪来,默茨政府计划从国防和基础设施专项资金里挪钱补贴运营商,这种用全民税收填通信领域“政治窟窿”的做法,已经惹得国内民众不满,不少人质疑“这些钱花得值吗”。 比花钱更麻烦的是技术上的深度绑定。丹麦Strand咨询公司有组数据说得很清楚,2024年华为在德国5G无线接入网的市场占比高达59%,远超欧洲平均水平。 德国境内8.2万个移动通信站里,一半都装了华为的技术,其中德国电信三分之二的无线接入网、沃达丰55%的无线接入网,都是华为在撑着。 这种程度的绑定,不是简单“拆了换了”就能解决的,不同厂商的设备兼容性、网络频段适配都得重新调试,稍微出点错就可能导致一片区域通信中断。德国电信CEO霍特格斯早就公开吐槽过:“无线接入网根本不算关键设施,强行替换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 更有意思的是,默茨一边喊着6G不让中国组件进,一边自己也承认,中国是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早就绑在一起,想完全拆开根本不现实。这话直接戳破了德国“技术脱钩+经济挂钩”这套双重分化策略的虚幻。 一边在通信技术领域把中方往外推,怕中国占了上风;另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还在积极筹备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德国的战略看着特别矛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