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并在辽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并在辽沈战役中屡次立功。可是不久后他的身份暴露了。 部队里传出一个消息:一名年轻战士的来历出现疑点。排里的老兵说,这个叫张荣清的小伙,在说话时偶尔蹦出的语气不太像本地人,做事方式也让人怀疑。干部决定对他做一次谈话。 张荣清得知后,意识到自己再瞒下去已经不现实,在谈话时承认了真实身份。原来他并非东北人,而是来自日本福冈的砂原惠。 张荣清被问及加入部队的经历时,讲述了当初的动机。1948年,他借机会报名参军,将名字改为张荣清,还虚报了年龄。他自称是失去父母的少年,说自己常年给地主家干活,在审查中没露出破绽。部队当时缺人手,他又表现安静勤快,于是顺利进入队伍。 辽沈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张荣清所在的部队在黑山、塔山等要地不断与敌军交火。在黑山阻击中,张荣清连续几天随小队固守阵地,敌方火力密集,他忙着搬运弹药、配合同伴补位,顶住了数次冲击。 塔山一线,部队要确保后方补给不中断,张荣清参与了河边阵地的争夺,协助巩固要点。战役结束后,部队南下,他继续跟随入关,随后遭遇平津战役的各项任务,从外围封锁到入城作业,他都参与其中。 1949年全国解放后,张荣清没有离队。在随后的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的行动中,他继续在基层岗位干着琐碎却关键的活。1950年战争蔓延到朝鲜半岛,他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被编入前线步兵连。云山战斗、东线作战、汉城争夺都留下过他的记录,他在长津湖附近的一处阵地支援小队摧毁过敌军火力点,还多次帮着转运伤员。 也正是在朝鲜战场上,张荣清的身份开始被怀疑。老兵听到他无意识说出日语时越想越不对劲,才有了后续的调查。身份正式暴露后,部队没有简单处理,反而集中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参战情况。在确认他未参与过侵华活动,且入伍后表现稳定后,决定将他调往后勤岗位。 张荣清在物资调配中负责弹药与粮食管理,确保一线需求及时送达。抗美援朝结束,他随军回国继续从事后勤工作。 身份被公开后的影响逐渐显现。张荣清精通日语,又在部队多年,对中日关系有独特理解。地方安排他转业到工厂,后来调到外贸系统。在中日恢复邦交后,他被邀请参与民间交流事务,协助处理在华日本人遗孤情况,还为双方技术合作提供语言和经验支持。 他几次带队赴日访问,与相关团体沟通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当时少见的具有双重经历的见证者。 直到晚年,张荣清仍在讲述自己从日本少年到中国军人的经历。砂原惠的转变与时代密切相关:他一家在1938年来到阜新,他在东北度过童年,战败后的日本侨民大撤离未能带上他们,他只能在当地劳作维生。 长期生活在中国乡村,让张荣清逐渐把自己当成当地的一员。他能说东北话,也看到过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进入部队,是生存的选择,也是他想继续留在中国的方式。 张荣清后来曾说,在1948年报名时,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知道那是一条能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