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洛阳一男子突发胸疼硬扛两天险丧命,医生解读:年轻人为何成心梗“新目标”?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晓波实习生曹琳玉通讯员徐建军李瑜琪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作为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心血管内科近年来接诊的年轻心梗患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随着冬季来临,低温刺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量显著上升。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该院心内科,采访相关专家,结合真实病例,为市民送上一份“心脏守护手册”。

生死瞬间:三个真实案例敲响健康警钟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100万例,且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35岁以下患者占比已达6.3%。

“心梗年轻化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危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群生坦言,在饮食不健康、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多重诱因下,中青年群体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正逐年增加。他通俗地解释:“心肌梗死就像给心脏供血的‘水管’被血栓堵死,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会在短时间内坏死,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采访中,张群生主任分享了三起近期接诊的典型案例,希望能为市民带来警示。

案例一:身边人接连猝死引发“心理应激”,28岁女子心慌求医

“两周内,身边两位30多岁的朋友先后猝死,我每天都提心吊胆。”28岁的洛阳某投资公司员工李女士(化名)回忆道。接连发生的悲剧让她精神高度紧张,不仅出现持续性心慌、乏力症状,还伴随夜间失眠,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在闺蜜的陪同下,李女士前往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经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全面检查,医生排除了心脏器质性病变。

“这些不适是典型的应激性心理反应,长期精神紧张会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张群生表示,虽无器质性损伤,但仍需警惕长期焦虑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影响,建议其及时调整作息、缓解压力,并持续观察症状变化。

案例二:支架术后再犯险,140公斤货车司机跨省救命

40岁的货车司机赵师傅(化名)体重达140公斤,8年前因冠心病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植入心脏支架,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但跑长途的职业特性,让他长期保持饮食不规律、抽烟熬夜、久坐不动的习惯,肥胖问题也愈发严重。

上个月,赵师傅在湖南跑车时,突然出现胸闷窒息、大汗淋漓的症状。凭借既往就医经验,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张群生主任。“高度怀疑急性心梗,立刻就近就医!”在张主任的紧急指导下,赵师傅先后在当地县医院、市医院确诊,随后转诊回洛阳接受二次介入手术,成功开通堵塞血管,脱离生命危险。

“术后不遵医嘱、不良生活习惯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张群生主任提醒,冠心病患者需终身做好健康管理,切勿因症状缓解就放松警惕,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案例三:硬扛两天险些丧命,37岁男子三支血管两闭塞

“以为是工作太累,没想到差点丢了命。”家住白马寺的37岁王先生(化名)回忆起发病经历,仍心有余悸。两周前,他突发胸痛、心慌,喉咙还出现明显紧缩感,但误以为是劳累所致,便硬扛了两天。

直到症状持续加剧,无法正常忍受,王先生才在凌晨紧急赶往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检查结果令人心惊:三支冠状动脉中,两支完全闭塞,另一支堵塞60%,属于极高危急性心梗病例。医院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开通堵塞血管,最终挽回其生命。

“拖延的两天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再晚一步可能就无力回天了。”张群生主任强调,心梗救治刻不容缓,出现疑似症状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务必及时就医。

专家解读:年轻人为何成心梗“新目标”?这些诱因不容忽视

张群生主任介绍,近年来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脏病逐渐年轻化,核心诱因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熬夜、压力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引发血压升高;吸烟酗酒会直接损伤血管内壁;高油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则易引发肥胖和血脂异常,这些都是导致年轻人血管提前“老化”的主要原因。

“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如果不去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就像往水管里丢头发和垃圾,血管迟早会堵塞;如果积极维护、控制危险因素,心梗发生的概率就会明显下降。”张群生主任用通俗的比喻解释道。

此外,秋冬季的到来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进一步上升。低温环境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的斑块易破裂形成血栓;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心脏负荷会骤增,双重作用下,心梗诱发风险显著提高。

针对年轻群体,张群生主任给出明确的健康建议: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凌晨1-3点是心脏修复的关键时段,需格外注意休息;

●合理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血管负担;

●适度运动:每周坚持适度锻炼,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愤怒(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骤升,诱发心梗);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做1次心电图、血脂、血压检查;有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者,需增加检查频率,必要时做冠状动脉CT或造影,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年轻不是心血管健康的‘豁免权’。”张群生主任呼吁,年轻群体应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做到早预防、早识别、早救治,才能真正守护好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