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的实诚表态直接冲上热议!不找借口不甩锅,直言中巴经济走廊没达预期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的实诚表态直接冲上热议!不找借口不甩锅,直言中巴经济走廊没达预期,核心是自家治理和协调拖了后腿,这话听着意外却特别清醒。   就在!刚刚!巴基斯坦规划部长的一番话直接在国内外的舆论场里炸了锅,冲上了各种热议榜单。这可不是什么空泛的口号或者甩锅的套话,这位部长算是把实诚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当着众人的面就直言:中巴经济走廊这项目,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核心原因不在别人,就是我们巴基斯坦自己的治理和协调工作没跟上,拖了后腿。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意外,但回过神来又忍不住点赞——这态度,够清醒,够坦荡!   说起来,中巴经济走廊可不是小打小闹的项目,整整620亿美元的投入,不管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分量十足的大工程。从2013年双方达成共识开始,中方就没玩虚的,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往里投,真刀真枪地搞建设。   就拿电力来说,以前巴基斯坦的停电问题那叫一个头疼,旁遮普省这样的核心区域,每天停个六七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工厂没法正常开工,老百姓晚上连灯都不敢随便开,经济发展更是被死死制约着。   中方看在眼里,马上动手援建华能萨希瓦尔电站,投资17.82亿美元建了两台66万千瓦的机组,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22个月零8天,创造了当地电力建设的奇迹。   投运到现在,累计发了超过437亿千瓦时的电,直接填补了巴基斯坦电网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400万户家庭、2000多万人的用电问题就这么解决了,以前的频繁停电硬生生缩短了三小时。   交通方面更不用多说,喀喇昆仑公路作为中巴之间的关键通道,以前路况差还容易出问题,中方二话不说就接手升级改造,现在这条路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都顺畅了不少。   还有瓜达尔港,这个天然的深水不冻港以前就是个偏远小渔村,居民靠捕鱼为生,中方进来后斥资打造,现在已经有了3个多用途泊位,能同时停靠两艘5万吨级货轮,散货、集装箱都能处理,就连新机场都建好了,3658米的跑道连世界最大机型都能容纳,2025年初就正式投运了。这些实打实的硬件建设,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拿得出手的成绩。   可偏偏就是这些拿得出手的硬成果,没能让整个中巴经济走廊达到最初预期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瓜达尔港,港口本身的设施是建得不错了,可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虽然建了自由区,南区起步区也基本完成了招商引资,但仓储、物流、海关清关这些配套服务还没跟上,内陆的运输通道也没完全打通,就算有货物到港,也没法快速运到巴基斯坦的经济腹地,更别说辐射到中亚地区了。   还有大家一直关注的ML-1铁路项目,这条铁路要是建好了,能大幅提升巴基斯坦的铁路运力,降低货运成本,可就是迟迟没能顺利开工。 为啥会这样?   之前外界也有过各种猜测,有人说是中方投入不够,有人说是国际环境影响,直到这次巴基斯坦规划部长站出来说话,才算把核心症结摆到了台面上——就是巴方自己的治理和协调出了问题。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早几年巴基斯坦国内就因为经济走廊的线路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俾路支省这些相对贫穷的地区,一直希望优先建西线,这样能带动当地发展。   可政府却想主推经过富裕的旁遮普省的东线,毕竟总理谢里夫就出身这里,弟弟还是当地首席部长,不少能源项目也集中在这儿。就这么个线路之争,吵了好久都没达成一致,后来虽然成立了7人委员会去协调,但进度还是受了影响。   除了这种省份之间的利益博弈,部门之间的协调也经常掉链子。比如建一个配套设施,需要国土、交通、海关、环保等好几个部门配合,可往往是各管一摊,互相推诿扯皮,审批流程能拖好久,明明是简单的事硬是卡壳了。   还有征地问题,不管是公路扩建还是铁路开工,涉及到土地征用的时候,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不到位,经常引发矛盾,进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这些问题说穿了,就是规划部长说的“治理和协调拖后腿”,硬件建得再快再好,制度层面的短板补不上,项目也没法顺畅推进。   说真的,在国际合作中,敢主动揭自己短的情况真不多见,大多是互相甩锅或者打太极。巴基斯坦规划部长这波操作,看似意外,实则是最清醒的选择。毕竟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共同的项目,不是一方的事,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这个620亿美元的大项目真正发挥作用。   现在巴方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就看具体的行动了,相信只要内部协调顺了,加上中方的持续支持,中巴经济走廊迟早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两国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