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 每次中日有摩擦的时候,有个国家却异常的安静,这个国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 每次中日有摩擦的时候,有个国家却异常的安静,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 可能有的友友们会有疑问,两个国家起摩擦,关新加坡何事。小编想说:事很大!! 新加坡也是华人占比基数较大的国家,也是华人圈唯一的发达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经常是都不讨好,也不排斥,往俗一点说就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生存。 这次中日摩擦,我专门去外网看了些东南亚华裔对本轮风波的言论,马来西亚和印尼讽刺日寇最为激烈,就连菲律宾华裔都对那高市早苗那疯婆子非常不满,泰国柬埔寨的华裔等悉数也是站队母国,唯独就是没有新加坡。 要知道新加坡,这个华人占比超过七成的国家,但这 “华人国家” 的壳子下,装的是彻头彻尾 “新加坡优先” 的里子 —— 毕竟它就那么 734 平方公里的地儿,人口刚过 590 万,除了马六甲海峡这条 “吃饭的道儿”,啥自然资源都没有,连喝的淡水都有一半得从马来西亚买,这种家底儿,哪敢随便站队伍? 就说经济吧,新加坡是典型的 “靠别人吃饭” 的外向型经济,中日俩都是它得罪不起的大客户。 2023 年新加坡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 1120 亿新元,占它全年总贸易额的 15.6%,中国还是它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而日本呢,是新加坡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23 年贸易额也有 680 亿新元,更关键的是日本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存量高达 350 亿新元。 你说它要是在中日摩擦时吭声,偏向中国,日本撤资、减少航运量怎么办? 偏向日本,中国把走马六甲的货船转去其他海峡,它港口那每年 80 亿新元的收入不得少一大块?2023 年新加坡 GDP 增长率才 1.1%,哪儿经得住这么折腾。 更有意思的是别1964 年新加坡还没独立时就因为种族问题闹过骚乱,现在好不容易稳住,哪敢再碰这雷区。 就说语言政策,表面上是 “双语教育”,实际上英语是第一官方语言,华语只是第二语言,2023 年新加坡中小学里,华语课每周就 3-4 节,还大多是基础对话,年轻人里能流利读中文文章的都没多少,说白了就是故意淡化 “华语认同”,强化 “新加坡人认同”。 你看马来西亚、印尼的华裔,因为长期是少数民族,反而更抱团,对 “母国” 有感情,新加坡华裔呢?从小被教育 “首先是新加坡人”,中日摩擦跟他们的直接利益没关系,自然不会像其他东南亚华裔那样跳出来说话,政府更不会主动挑头。 还有它那刻在骨子里的 “大国平衡术”,李光耀当年就说 “新加坡要做所有大国的朋友,不做任何大国的敌人”。 你看中美博弈这么厉害,新加坡既没倒向美国,也没贴紧中国 —— 美国在新加坡有樟宜海军基地,每年有上百艘美军舰停靠,可新加坡又加入了中国主导的 RCEP,还跟中国签了自贸协定升级版。 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新加坡跟日本也搞了 “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又从不跟日本一起在涉华问题上起哄。 就拿 2012 年钓鱼岛问题升温那次说,马来西亚华裔商会直接发声明支持中国,印尼华裔社团还组织了抗议日本的活动,连菲律宾华裔都在社交媒体上骂当时的日本政客,可新加坡呢? 李显龙被媒体追问时,就只说 “希望双方通过国际法解决争议,维护地区稳定”,一句实在话都没有。2020 年中日东海油气田摩擦时更绝,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发了个 200 字的声明,连 “中日” 俩字都没提,只说 “呼吁相关方保持克制”,生怕沾一点边。 再说个实际的,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 “看菜下碟”,谁能给它好处就跟谁走近,但绝不得罪另一边。比如它跟中国合作搞苏州工业园,跟日本合作搞新加坡 - 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两边的好处都要拿,要是在摩擦时表态,不就等于断了自己一条财路? 还有它那 “国际城市” 的定位,靠的就是 “中立” 吸引各国企业来设总部,要是成了 “偏向某一方的国家”,那些跨国公司不得搬走? 2023 年新加坡有超过 7000 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其中中日企业占了近三成,这些公司要是走了,新加坡的金融、航运、科技产业不得垮一半? 说白了,新加坡不是不想表态,是真没资本表态 —— 它就像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小贩,左边是中国这个大买家,右边是日本这个大客户,两边都得罪不起,只能低着头卖自己的货,谁也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