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抗日战争时期,哪支军队最常被人轻视?答案是川军。为何?只因一个“穷”字。 那

抗日战争时期,哪支军队最常被人轻视?答案是川军。为何?只因一个“穷”字。 那时的川军,脚上是草鞋,身上披着蓑衣,嘴里甚至还叼着树叶。军装穿得杂乱无章,破破烂烂,唯有帽子勉强算是统一的。他们缺粮少钱,更没什么像样的军备,人手一把大刀片子几乎成了标配。就连蒋介石都曾公开嫌弃他们军容不整,说他们“坐食华粮,毫无军人模样”。 可若再问,哪支军队是抗战中牺牲人数最多的?答案依然是川军。就是这样一支装备落后、常被人瞧不上的队伍,面对日军时却异常勇猛,硬是成了鬼子的“心理阴影”。 1937年的淞沪战场,友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四散奔逃,日军正追得起劲,突然杀出一群“怪兵”。他们衣着破烂,嘴里骂着粗话,举起土枪就朝鬼子冲去,能近身的就抡起大刀片砍,砍不着的就直接扔手榴弹。这种打法看似毫无战术,活像街头混混打架。他们的装备实在太差,日军一炮打来,就能炸飞一片人。但他们仿佛全然不怕死,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就顶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往前冲,哪怕豁出十条命,也要换鬼子一条命。这种不要命的白刃战,硬是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打懵了。这支部队,正是徒步行军四十多天,从四川赶来上海支援的川军第二十军。这一战,第二十军2.4万人伤亡过半,团长、营长接连阵亡,802团几乎全员牺牲。 更惨烈的还有滕县保卫战。1938年,为了给台儿庄布防争取时间,川军122师、124师奉命死守滕县。他们对面的,是日军濑谷支队的一万多精锐。在敌人重炮、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滕县城墙轰然倒塌,可川军战士没有一人撤退,反而操起大刀发起巷战,跟鬼子血拼到底。整整三天,包括师长王铭章在内的所有川军战士几乎全员战死,始终无一人投降。他们用全军覆没的代价,硬生生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大捷立下了头功。 川军为何这么拼,牺牲又如此之大?一来是日军确实凶悍,二来是川军装备实在太差。都说川军穷、没规矩,走到哪里都遭人嫌弃,可他们为何这么穷?除了四川本身就较为贫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拿不到应有的补给。为何拿不到?因为遭人忌惮。 全面抗战八年,四川出兵人数在全国各省中位居第一。可正因为兵力太多,蒋介石一直忌惮这支“虎狼之师”。为了分化川军势力,他把川军分散到各个战区,最难啃的骨头、最硬仗,全让他们当先锋。即便川军拼命抗战、死伤无数,蒋介石依然不愿给他们补给,他们只能继续穿着破烂的军装、拿着落后的武器。川军战士难道不懂蒋介石的心思?他们当然懂,但那又如何? 川军战士从来不是为蒋介石而战,他们是为了整个中国而战。所以,即便牺牲再大、再遭人嫌弃,他们也永远冲锋在最前线。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350多万川中子弟出川抗日,相当于每五名抗战英雄中,就有一位是四川人。“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便是由此而来。 然而,等到抗战胜利后,能回到家乡的川军,只剩下不到15万。一场战争,几乎打空了整个四川。这就是川军战士:他们穿着草鞋,扛着烂枪,用血肉之躯和滚烫的热血,为中国拼出了一个未来。向这些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