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俄罗斯方面突然公布了战俘口供。 据多家媒体转引的画面,一名

快讯!快讯! 俄罗斯方面突然公布了战俘口供。 据多家媒体转引的画面,一名乌军俘虏称前线像进了火坑,上级不管生死,只让固守,甚至劝他“有机会就投降”。这些说法目前未见独立核证。 顺着这条线看,报道还提到“红军城”一线小股部队被切割包围,通讯不稳,补给断链,伤员缺药,只能靠彼此照看。现场细节多来自单一来源,可信度仍需交叉对照。 这类俘虏口供视频,两边都放过。自2022年以来,俄乌都用过“被俘士兵讲述一线困境”的素材,用来压对手士气,同时稳自家队伍。 把镜头拉回到我们熟悉的公开演训,前沿分队通常配足便携电台和定位终端,连排有临时中继,确保呼叫得上去、命令落得下来。对照前线“时断时续”的情况,谁把“听得清、叫得应”做到位,谁在火力下就不至于乱。 补给是第二道关。公开画面里,前沿常见小型运输车和小型无人机做近距离投送,弹药、水和电池不断线。反看“红军城”一线的说法,断补给的分队很快就会被动。再对比美军在伊拉克的做法,路上车队、天上直升机分摊风险,保障线拉得稳,前沿就能顶得住。 伤员后送更要紧。演训里常见的做法是前出救护、沿线接力、直升机后送接管,尽量把黄金时间压下来。若像报道里那样只能互相包扎,时间一拖,战斗力和心气都会掉。北约多国公开资料也反复强调这条流程的重要性。 再看俄方此时放出口供,意图并不难懂。一是劝降,减少巷战代价;二是打心理战,先动摇还在坚持的守军。这种做法在近年的冲突报道里屡见不鲜。 乌方对此类宣传也有对应版本。乌媒也发过俄军士兵抱怨补给和轮换的视频。两边都在争夺叙事主导权,观众需要把时间、来源、场景逐一核对。 就战术层面讲,一旦被割裂成小块,常用的应对是夜间小队机动、开辟通路、呼叫外线火力压制,同时启用应急电台和小型无人机找空隙。这些都是通用做法,前提是通信链条还活着。 从已知信息看,“红军城”一线仍在拉扯。单个口供难以反映全貌,但能提示几个硬指标:通信、补给、后送、轮换,哪个掉链子,哪个口就会被撕开。 所以,别把一段视频当全部,也别忽视它透露的要点。前沿不怕打得急,就怕断了线。 结到这儿,还是那句话:能把人和弹药送到位,把伤员救下来,把士兵轮换出去,阵地就站得住。谁把这几件事做得更扎实,谁就能把局面稳住。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2
2025-11-18 21:57
乌军从开战之初就使用星链终端设备,战场信息一目了然哪里还有什么连排中继?